NO.1377:“以文化己”的路上
(2019-01-05 22:46:5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77:“以文化己”的路上
我真的在承传了优秀文化吗?
真正承传了优秀文化的人,好比具有优秀的发动机和方向盘的汽车。
很多时候,我常常用背诵数万字的经典而作为一种底气,默默念叨“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有了这些诵读自己身心中就有光和温暖。
后来发现,这是文化的基础,并非文化。因为这种的优秀文化,就是这些文本潜移默化影响自己完善提升自己的过程。
这种没有文化的感觉,还是在正觉寺禅修班时感到的。行走在金碧辉煌的寺院中,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入宝山而空返的人。也是寺院的主持仁炟法师的一句狮子吼:“某某些人没有文化!”仁达法师不是说妄语的,我那时这真切感到拥有本科文凭的自己,确实是没有文化。
那次禅修,时间是在2017年的暑假。
等到2018年暑假的时候,寺院继续举办类似的学习班,不过名称改了不叫禅修班,而是叫“传统文化体验周”。我想,后来的名字更加精准。实际上,上次我参加的禅修班,准确的是文化体验,只是听了关于禅修的知识并稍微体验了一下而已。
2018年的文化体验周,我没有勇气去了。如果我还是仅仅听一些类似的讲座,那么不如自己有针对性的内化一下自己诵读过的经典。
于是从2018年7月7日开始,我开始自己讲“《论语》诵读心得体验感悟”。每天讲一章,讲十分钟,到今天为止,正好六个月,大概是一百八十讲。我想把《论语》中数百章的内容都讲上一遍,督促自己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践行得更深刻准确一点。
每次讲,我都看到一天来曾经的失误和差错,当然也看到自己做得比较好值得坚持或发扬光大的地方。在这种坚持中,我感受到了大收益,同时反思在没有这种文化相伴的日子里,自己怎么过来的。就像是一个洗脸洗澡的人,很难想象自己以前不洗脸不洗澡的样子。
古人读书前是沐浴更衣焚香,我为了克服自己的贡高我慢,防止偏离《论语》的本义,每次讲述前我都冲着地藏王菩萨像叩拜一百零八次。我是用这种办法,克服我的浮躁和不扎实,清除自己的傲慢心,达到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的境界。通过这种仪式感中,可以让众多杂质得到更大限度的清理。
最近在讲述《论语乡党篇第十》,其中很多章节涉及到孔子论述吃穿住行中的礼仪规范,在这种礼仪规范仪式感中,我多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感受到这些渗透到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智慧。
看到学生或孩子们,依然走在一条人生的弯路或歧途上而不自觉。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做人做事的规矩讲清楚,不要等着青春不再岁月流逝才醒悟悔恨。因为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常常忧心如焚。我努力的坚持这样讲下去,更自己立志的优秀文化传承更接“地气”。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践行《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大于人”。这种渗透在坐立行走或举手投足中的教育文化,没有惊天动地,没有特色创新,只是将每个人生命本质中的那些最质朴最具备真善美的东西,挖掘提升出来,让自己和他人更好的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