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68:饺子的故事
(2018-12-29 11:55:0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68:饺子的故事
明天就是元旦小长假了,今天初二级部像去年一样,忙活着包饺子中午吃饺子。
去年级部做饺子
去年的情景来历历在目。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突然听到招呼:“到大办公室吃饺子!”同时,在QQ群里看到孙翠苗孙红莉王娟等教师们忙碌的照片,身上沾的白面粉在悄悄的诉说着她们的辛劳和付出。从一系列的信息中,读出级部领导老师们的一份心意。
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几分感受到的温馨,带着几分中国人特有的逢年过节味,到了大办公室里。大办公室里,煮饺子的热气环绕着,饺子香味弥漫着。
包饺子需要面粉、蔬菜、鲜肉、调料、面板、炉灶、面盆、篦子、笊篱等用具,还要和面擀面、拌馅子、煮熟等制作流程。其准备和完工,是谁单打独斗都难完成的,需要团队合作。
单身宿舍做饺子
记得近三十年前,大家这样拼凑着做过一回水饺。
六七个单身教师都在宿舍楼上住着,男女宿舍分楼道则是男女宿舍的分界线。大概也是过年前后的日子,记得是董玉华老师(现在是某小学的校长了),提议住单身的年轻人一起做水饺,几个女教师积极响应,我们几个男同胞则做些粗活。有的到粮店买了几斤面粉,有的到市场上买了蔬菜割了猪肉,有的弄来了面板和擀面杖,忘记当时是怎么和面的了。只是记得我的分工,就是看火。宿舍里的小火炉,不怎么旺,火苗不紧不慢,弄不好就把水饺煮烂了。当时确实煮烂了不少,就像是煮的混沌。
那时宿舍里条件差,能够自己做点菜吃就不错了,居然做出了饺子而且吃上了,所以令人难忘。
包饺子学着出份力
想到上次级部里做饺子时,自己一点力也没有下,确实难为情。
上午我没课,看到女老师们忙碌起来(看到群里上传了照片),于是过去看能干些什么(我们不在一个办公楼上)。王晓红老师正在和面,放面盆的桌子高了些,她明显有些使不上劲,看到我去找活干,就让给了我。王艳玲老师在拌馅子,孙红莉老师王娟老师也在忙前忙后,向一老师则抽空给大家拍照上传到QQ群里。
我干了一会儿,孙迎涛老师去了。他很快接替了的工作,他体力好动作娴熟,让大家一个劲的夸赞!
在家里做饺子
童年的记忆里,我是不吃肉馅饺子的。小时候,生活条件差。但是一年里,两顿饺子是少不了的,一顿是大年三十晚上,一顿是初一的中午。
不吃肉馅怎么办,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办法:我吃饺子皮,奶奶吃肉馅。
条件好些,母亲就另外做些素馅。记得八岁左右就学着包水饺,一开始包的水饺,不好看也容易露馅子。母亲一句“谁包的谁吃!(单独一锅煮)”保障了我继续学包水饺,也让我千方百计学习包饺子的技艺。我不愿吃破皮饺子或露馅饺子,于是千方百计学包饺子,不久还真学成了。
自己成家后,也大快朵颐吃了几年水饺。随着肠胃闹意见,吃水饺不得不叫停。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吃水饺的时刻,我就吃好消化的饭食。其实水饺我并没有少吃,不是逢年过节,如果肠胃好又想吃的时候,就到附近水饺店里买点来吃。
饺子是当地的美食,水饺在当地文化习俗中有着丰富的内涵。饺子形状,像是一个张开的风帆,寓意祝福生活工作学习一帆风顺;饺子形状像个元宝,寓意家庭富裕安康;饺子谐音“教子”,寓意引导儿女和莘莘学子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