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67:追忆小火炉陪伴的童年
(2018-12-29 08:51:5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67:追忆小火炉陪伴的童年
气温到了零下十一,走进办公室的光老师,突然说:“现在有暖气,还有保温层,以前没有暖气烧火炉时,不知怎么过来的,赵老师知道啊!”
环顾办公室里的老师,五十三岁的我,已经大了他们十几岁和二十几岁。记忆里,我常常是一个孩子或者像他们一样年轻。
冻脚粘靴子上
那时候的孩子特别能挨冻,冬天很少蜷缩在家里的。因为家里一般只有一个火炉,常挨着老人的房间。一个孩子,不喜欢听祖辈或者父母辈唠叨,只要有空就出去疯跑或玩耍,也就忘记了天寒地冻。
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经用手攥着从屋檐下折下来的常常的冰凌,看着它在手心里慢慢融化出水来。
小时候,人口多,家里的粮食常常不够吃。干粮(煎饼),先让父亲和已经干活的哥哥吃,因为他们填不饱肚子没法卖力干活会饿出毛病来。小孩子也要填饱肚子啊!那就多喝稀饭,一碗不行两碗三碗,最终也要弄个肚儿圆。有家境更不好的,那家的妈妈就偷偷到数十里外的产粮区去要饭。或者在麦收季节,到人家的庄稼地里拾麦子。
我不愿意母亲离开我们去要饭或拾麦子,就照着母亲说的话,少活动就免得饥饿来得快。其实,我也是属于比较文静的男孩,母亲不这样说,我也不喜欢那些剧烈的运动和游戏。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脚后跟冻坏了化了脓,脓血将袜子和靴子粘在一起,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脱不下靴子来了。记得有几天晚上,我是穿着靴子睡觉的。为了不把被褥弄脏,我就睡最边上,把穿靴子的脚放在被褥外面。
小火炉与炒豆
教室里取暖,在靠近讲台的地方,有个小火炉。
同学们排了值日,每天负责生火看火和揣搭火(取暖用的燃料)。每到值日的时候,自己比大人起得要早,外面还是漆黑一片,两个小伙伴对面打招呼,听到声音看不见人影。
我一般从家里拿蜀黍瓤(高粱穗子脱粒后剩下的)和玉米骨头(脱粒后的玉米棒子),我的同学从家里带着油毡纸和打火机。
实际上,我的那个同学父亲是工人。从小学着做家务,生火看火他非常在行。我能虽然也天天推磨推碾,生火我很少做过。他告诉我:“你只要跟我作伴就行,再就是到时我又不会的问题,你教我!”那时,我是“学霸”,试卷上的题最会做了。实际上,我那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做题,其他事情上除了打乒乓球之外,都非常落后。
那时,称得上美味的,就是从家里带着几个豆粒来,放到火炉盖子的凹陷处,不一会儿,豆子就熟了。稍微凉一下,塞到嘴里,那是难忘的美味!
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打架骂人不行,搞不团结不行,唯有这种偷偷的炒几个豆子吃,只要不是当着老师的面,老师从不过问和责罚。
当时,课堂上常常冻得小手拿不住笔了。老师叫同学们搓搓手,把手搓热了搓暖和再写。搓手有时也不管用了,老师叫大家停下,一起跺脚。这是大家最开心和齐心协力的事情,虽然会溅起一些灰尘。
教室里小火炉取暖,最难堪的是倒烟。就是因为风向和天气的缘故,烟筒里的烟不往外冒,而是返回来到教室里,这时的炉火自然也半死不活的。严重的时候,教室里成了烟雾缭绕的神仙洞府,常常伴随着硁硁咳咳的咳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