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45:教学中的“栋”梁之才
(2018-12-14 16:37:59)分类: 学生成长故事 |
NO.1345:教学中的“栋”梁之才
——记2017级2班地理课代表王佳栋
“老师,再发一份省级行政区空白图,让同学们周末背背填填吧!”王佳栋同学在课下这样建议。
“你下午那一份,到文印室印一部分,给两个班发一下布置这个作业吧。”我感到一种贴心的温暖。
刚才的课堂上,同学轩在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很明显是没有记住那几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当时心里像是失落了什么。经过王佳栋一提醒,我觉得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了。
记得一年前,他念初一,布置地理作业时,他给我提建议:“老师,你布置的作业再明确一点,或者背过或者写下来,这样同学才会去做,也好检查!”
听到这个初一的孩子的建议,我心里一震,我个性中的这个毛病不好改了,幸亏身边有这样认真细心负责的课代表。当然,像王佳栋这样帮我谋划作业的,还有陈越洋同学,很多次的家庭作业,就是陈越洋等同学帮我确定下来的。
同学们布置的作业,不仅切合我的教学情况,而且参考了当天其他学科作业布置情况。其他学科作业多了,我们就布置一些分量轻的作业,如果其他学科作业了了,我们可以适当加重一下作业量。
接过这个班,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与同学们相约成为彼此的助手。实际上,在一年多来的相处中,我们就是坚持这个原则一路走过来的。
或是性格原因,或是年龄大了精力不济,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很是欣慰,不仅锻炼了这些小干部的参与能力,确实是帮了我的大忙。他们的参与,让我的教学多了一个触角,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有照顾到了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
在教学生涯中,同学们对于作业表现大相径庭。像王佳栋一类的同学,不仅这一学科认真细心负责,而且帮助老师和同学查缺补漏。有的同学,自己的作业,需要老师同学催促着才能完成,而且很明显是应付的。
同一个教室里,大家有缘一路前行。由于觉悟和选择担当的不同,就有了多姿多彩的学习成长特色。其实,教师或者学生没有办法苛责自己或他人如何,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最好,才能真正无愧我心!
记得新初一一开始用《地理填充图册》做作业,作业皮子是油光的,很难在上面写上班级姓名。那时,我希望通过看作业尽快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但是不少作业本上没有姓名,让我苦恼!我上课时,就强调写班级姓名。结果看到王佳栋同学,将班级姓名写在白纸上,然后又用透明胶沾在作业皮子上。醒目且美观大方,让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一次。
后来,王佳栋课代表兼小组长,带着同学们每次交作业时,用曲别针将作业页展示出来,让教师一眼就看到作业内容,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我再次表扬了王佳栋和全班同学,事情不在大小,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就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王佳栋同学,还有一个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如教学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习惯性的讲解:“周围高中间低,就是盆地。”这个时候,王佳栋同学举手了,说:“老师,比如山坡上有个大坑,周围高中间低,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盆地?”
我一听乐了!这个同学听课仔细,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我也重新反思关于盆地的问题,于是说:“地理学科中涉及的盆地,一般都有生活生产上的意义,如四川盆地,周围地势高,那里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高。如同纬度其他地区不能种植甘蔗,四川盆地则能!地上的一个坑,不应该叫盆地,这是我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对王佳栋同学的质疑提出表扬!”
王佳栋同学地理学习,从初一到现在,一直保持总体上升的趋势,祝愿他的文化课学习与良好品行并驾齐驱!
(记录身边正能量满满的优秀他人素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