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44:坚持概念为本,提升核心素养
(2018-12-14 09:30:4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44:坚持概念为本,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让师生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技能的培养。
如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语文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春天!”老师说:“错了,雪化了是水。”
作为作业或试题的设计者,缺乏概念意识,你的这个作业题或者试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概念?这种概念,是不是这个学科学习必须具备的?是不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生,坚持以概念为本都非常重要!
培养以概念为本的教师
做一个以概念为本的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让那些学科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在以概念为本的学习活动中有精彩的表现。
我们说一个学生对于某学科的学习比较模糊,常常是说学生不明白这一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不是基本观念。
个别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不清楚,是学生自己的问题,那么有一部分学生不清楚几大基本概念,那就是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的问题了。
记得教初一年级的地理课,遇到一个学生智力有一定问题,其他同学一听就会的问题,你单独给他讲三遍他还是不懂,虽然上初一,智力大概停留在学前班的水平上。可是有次探讨一个地理问题——“保护我们的环境,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他成了唯一一个举手起来回答问题的人,他从三个方面做了回答:“1、严禁焚烧秸秆。2、汽车使用无铅汽油。3、绿色出行,方便的话,出行骑自行车。”他的回答赢得了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我们可以说,这个同学对地理学科学习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虽然这个同学的地理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班最后一名,但是他认真听讲,努力做作业(常常没有正确的),在我心目中他是课堂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因为他的认真和努力,因为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
培养以概念为本的教师,不仅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以概念为本的学生。
教师参加教学培训,专家常常提到一个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把某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整册书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建立一种有机联系。
因为新旧知识在对接的过程中,不是一种简单的连接或累加,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了知识结构框架。知识结构图中,贯通着的思维,学生不会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就是买椟还珠。通过一系列的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形成一系列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概念,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比如最近教学“交通运输”,其中铁路交通干线图需要重点记忆。这个图,就是一个不错的知识框架图,不仅可以熟悉铁路线名称和相关的枢纽,而且可以复习巩固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和位置。
印发一个这样的空白图,让学生反复记忆,对课本前后的知识都是一个很好的巩固,这就是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思维导图”。
要培养以概念为本的学生,教师没有过多让学生做这种重复记忆,只是强调了识记这个图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做相关的训练题:关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问题,不断涉及到铁路线和交通枢纽的知识,学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看这个图,结果学生在一种灵活运用中,识记好了这部分图上知识。
师生重点培养的,就是一种看图综合分析表述的概念。如果仅仅用铁路线空白图记忆,往往导致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概念。虽然这种“死记硬背”中,也有前后知识的相互关联,但远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式训练,更能培养学生相应的地理概念。
有了这种学以致用概念的学生,不至于问教师:“地理课需要背哪些题?”他会想到,在地理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涉及到课本上的那些图和文字信息,涉及的比较多的地图和信息,就是要重点识记的内容。这个时候,他的识记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记忆,而是与相关的地理问题的解决有关,这就是培养以概念为本的学生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