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35:“天堂”里的工作
(2018-12-07 16:58:4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35:“天堂”里的工作
“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域;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教师要有足够的悲悯情怀和教育智慧,要有认真反思静心准备和巧妙的设计,因为天堂里的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
童心可佳
“老师,94页上的铁路干线图更清楚!”陈越洋在课堂上这样提醒我,附和着的还有他身边的同学。
“对啊!”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
这个图我原先知道,但是它虽然清楚但是不准确,所以我用了93页上图。93页上的图准确,但是标注有些模糊,如郑州不在焦柳线上,看上去却像在焦柳线上,往往造成误导。
其他在铁路线上的省会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94页上的图比较清楚,93页上的比较模糊。准确而标注有些不太好看明白,清楚的却是一个示意图,不准确。这话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大概不好明白。
应该是背过了94页上的,再看93页上的。一个颠倒,让教学有了些人为的“障碍”。虽然提高读图难度,是地理培养的目标,但是以图上标注内容不清晰来提高读图难度,则是勉为其难。
学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本来应该清楚这一点,但“急功近利”却让我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学生心思单纯,发现回答老师的提问,94页上的图更管用。
能够直言不讳帮提建议的,已经很少了。好在这些同学从初一养成了这种习惯,每次“纠错”都会受到表扬,给予这样的教师最崇高的荣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常用这句话来印证那些最优秀的学生。
水到渠成
铁路线以及枢纽,是学生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
一上来,就让学生读图记忆似乎也难以做到全部过关。
接下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一遍遍应用中,学生自然对铁路线加深了印象,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
趣味记忆,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我发现了几个重要的枢纽,都带个州(洲)字,于是让同学们找,看看通过它们的铁路线有哪些。不久,同学们提出:“老师,一共有七个州(或洲)!”
“七碗‘粥’,只有那碗‘粥’有水啊?”
“株洲!”
昨天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发现株洲的“洲”字,不少同学写成了“州”。
接下来发现郑州、徐州、兰州、杭州、株洲等地都是有两条铁路线经过,发现北京有五条(至少五条重要的)经过。于是告诉学生,用一只“眼睛”(北京),盯着四碗要喝“粥”。同学们心灵神会,脸上露出微笑,我也觉得心里美滋滋的。这种学习中的愉快和愉快中的学习,才是师生都渴望追求的。
巧教妙学
向孙老师请教铁路线记忆的教学问题,孙老师告诉我:我已经开始讲后面的农业和工业了。
“孙老师,你教学活动怎么这么快?”我问孙老师,也在问我自己。
我突然打了一个激灵!
我这样盯着学生死记硬背,会引导学生走向一个厌学的泥沼。孙老师讲得快,后面的农业工业的知识,可以和铁路线知识联系起来理解记忆。
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的学习,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愉悦。这种教材内涵,是需要教师读懂并巧妙挖掘的。
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说:“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首先要找出省劲的教学法!”
班级授课和分学科,已经造成了对原生态学习“残忍”的切割。这样做是一种不得已,教师不融会贯通的教学活动设计,则让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雪上加霜”。
一会儿学一下东北的稻米为什么特别香甜,一会儿研究新疆的瓜果为什么那么好吃,一会儿一块分析海南岛的热带水果是什么(椰子和香蕉)。同学们美滋滋的,认真听记,看起来没有什么困难的。教学中,有意无意联系了当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学生不觉得累,显得脑子特别灵光。
我已经埋下了伏笔,学了有关利用铁路线的知识后,就要搭建一个让同学学以致用的“舞台”:上海人,要吃到新疆的瓜果,通过哪几条铁路线比较方便?香港的人要吃到黑龙江的稻米,上海人要到春城昆明游玩怎么办?总之,一系列的问题,让助人为乐的同学们忙活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