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27:“修养”,前行中最美好的陪伴
(2018-12-01 13:41:1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27:“修养”,前行中最美好的陪伴
——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
捧读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感觉很亲切。当时我正在做着一种《论语》文化承习功课,就是每天针对《论语》中的一章内容,说出自己的心得感悟认识体验。
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论语》诵读心得认识体验感悟“分享”或“汇报”,我将自己讲的内容录制下来,存在手机里,发到QQ空间里。后来,发现空间里的录音都打不开,也一直简直这样做。
期间,陕西教育编辑部老师采用了《从<<font face="宋体">论语>中“活”出自己》一文,我也把这种相关文章的发表当成努力前行获得的奖励。
《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的部分内容,蔡先生是对着广大的华工说的,内容更加详实,有历史人物事件方面的,有文化习俗方面的,有当代世界文明方面的。结合自身社会和世界上的实际情况,让听的人从多个方面,都能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
当时我想,有蔡元培先生已将个人修养讲到这么好了,我的“讲述”就是一种自不量力。但是我很快明白,自己的“讲述”可能对于他人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
这种自信智慧和力量,来源于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的母亲,了白血病离开了,母子情深的孩子曾经一度走不出来。孩子老师知道孩子喜欢《论语》,并且喜欢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制作绘本。于是深深懂男孩的老师,鼓励这个孩子为班里的黑板报制作《论语》画报,之后鼓励学生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实《论语》绘本。后来小男孩的《论语》绘本,得到了更多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小男孩也从中走出了母亲去世的阴影,健康阳光快乐成长着。
我想,种种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也不断困扰着自己,我不会作画,但是我可以每天“分享”或“汇报”《论语》诵读心得认识体验感悟。如果这样做,能让自己心情心境理念和思想变得阳光美好,不是一举数得吗?可以锻炼自己的读写说的能力,可以不断激发自己提升文化修养。
坚持一百多天以来的实践告诉我,这种预期达到了!
每天“分享”或“汇报”《论语》诵读心得感悟认识体验,成了我的必修课。一天忙碌下来,沉浸其中,我似乎到了一种更加美好奇妙的文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对博大精深的《论语》文化,我直面自己内心的脆弱不堪和各种自私怯懦和愚昧,同时也直面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与其说是讲给别人听,不如说是讲给心灵世界中的另一个理性超拔美好的自己。
这时候,我感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和美好,但是心中也有一份不足,希望更多人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受益。每次的“分享”或“汇报”,都是一个自我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都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这样做,我们的人生家庭工作生活,便都会多一份美好的幸福,我们的成长也会变成一份更加幸福和美好的模样。
蔡先生的文章,让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打开了,《论语》的文化理念和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切,都可以构建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分享”或“汇报”《论语》中的心得认识感悟体验,不再是一种小溪和溪流,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溯本求源和源远流长,变成了溪流江河海洋大气圈地下水等的水循环模式,这是《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作家,实际上一辈子都在写一本书,这本书就是他自己;真正优秀的读者,实际上一辈子也都是在读一本书,这本书也是他自己。如果自己读《论语》或读《中国人的修养》,不能让自己有更多警醒和更好前行,那么自己就没有真正读懂。
一本好书,陪自己有一段更有意思和意义的前行,那么自己可以坦言“多少懂点”!
《中国人的修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捧读这本书的日子里,我有过一段努力前行的美好回忆!这些美好回忆,留在我每天撰写的教育叙事类博文的字里行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