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12:心向阳光做教师
(2018-11-21 17:04:01)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
NO.1312:心向阳光做教师
上午的午自习,我在7.1和7.2两个教室之间不停的穿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总有些“叛逆”。这个时候,他们的自制力没有那种“叛逆”思维情绪来得快。
一、心向阳光做教师
及时发现学生身心中健康向上的一面,做心中无“粪”的教师,在教会学生扬长中学会避短。
每次,在我眼里嘴里,常有学生良好的表现喷薄而出:
如7.1班的班长铄,不仅自己把学习任务完成,而且负责统计日常行为习惯分。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付出,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培养。
王鹏程孙艺翡两位同学,做完了就让我看。他们不怕老师给他找错,就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把他们的“失误”,作为一面镜子,不仅让他自己受益,而且让其他同学也用这个“失误”做镜子照照自己。所以我称赞说“某某同学提醒我们:某某处某个字的写法要注意!”
二、激励与自我突破
薇就在第一位,却是歪着身子,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薇是我“师傅”,我的塑编“师傅”。遇到这种情况,不说不好,声色俱厉的批评不好。
我说:“其他同学们很优秀,坐得也端正。只有很优秀的薇,却是歪着身子的,如果她坐端正了是不是更好啊!”薇坐好了,同学们做得更好了。
昊的笔迹有些潦草,近乎王羲之的狂草。我看了,几乎如同阅读“天书”。我知道,这是久久应付作业的习惯使然,这样也是他努力的结果。我只是悄悄的问他:“能写得清楚些吗?这种状况,是不得分的。”“能!”声音很弱,但我听到了,把练习卷重新递到他手中。
昊,曾经的铅球冠军,也是帮助我学习推铅球的同学之一,可以算是我“师傅”了。每个人,都有所长短。我们无法拿一个人的短板与别人的长板比较,那是教师对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伤害!但是我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突破自我的桎梏和局限。
三、挖潜和主动成长
“刘进龙同学和孙肖茹同学,除了两处小错误之外,其他都写对了,继续努力一定会更好!”两位同学一直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我这样说,也许更适合学生成长实际。
我曾经有过举起教鞭的威严,那个青春期的孩子,在那一刻曾经对我怒目而视。当时让我后悔,如果学生或家长告我怎么办?五十多岁的自己,经不起折腾,只能有多少能耐用多少能耐,学生不努力只能教师自身找原因。
看着学生满桌子的作业,我不是早就准备好了午自习的内容,真的没有勇气拿出来让学生做。
午自习前,我习惯性的问学生王孜丞:“午自习作业多吗?”
“挺多的!”
“我想让你们把上次作业纸上的山脉地形区名称填一填背一背。怎么样?”
学生的话语,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李宗岩同学只用了二三分钟时间,就完成了读图填注。可见这种快而精的作业,是让学生喜欢的,也是比较好操作的。
我表扬李宗岩同学时这样说:“李宗岩同学能用两三分钟完成,说明同学们身上有着巨大的潜能,每个同学注意挖掘也会变得这样出色!”
当然我也看到,有的同学为了完成这个作业用了大概四十分钟的时间。一切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我想这样的同学,可能用在其他科目上的时间就少了。但是我知道,此刻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是主动积极的,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他在挖掘和挑战自己潜能的过程。不管这门功课或其他功课成绩如何,他都是努力向上向善的。教育的真谛,是引导激励而不强迫。不去强迫学生学,也不去强迫学生不学。静待花开,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只是一个辛勤的园丁而已!
这个过程中,我尽量进行了巡视,看了学生在填注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那些有为难情绪的同学,我走到他们跟前,和他们一起“闯关”,说些鼓励他们的话,我相信只要他们努力也会做得比较好。我知道这些同学,可能不会成为这门学科学习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可以得到教师一种优质的陪伴成长,也是做了一个教师分内之事,这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