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298:缅怀曾先生,努力前行

(2018-11-12 15:56:32)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298:缅怀曾先生,努力前行

    昨天,十一月十一日,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去世,享年84岁。作为一介草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也仰慕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曾先生,就是我敬佩仰慕的一位。

记得大概是十年前,爱上了《易》。

那个时候,心有千千结不得其解,于是求教于易学。听着易学家的解释,心中有些开释。求教于人需要花钱,何不自己拿些书来阅读,于是我开始阅读《易经的智慧》。也学着街头摆摊的易学者,给自己算命。

那个时候,《易》就像是给被囚禁的心灵打开了一扇天窗,一缕阳光照进来。回忆起来,好温暖,好灿烂!

真正看到易学的弘扬,是看了台湾曾仕强先生的讲座。听了一则讲座,知道曾先生已经将易学与现代管理学融为一体了。

细听曾先生的讲座,知道其中的学问,不仅有易学,而且有儒学,有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乃至佛文化。

那个时候,内弟也在迷恋着这些传统文化,岳父激励我们:如果把这些融汇贯通一定有大用。

十年的时间,转瞬即过。求知若渴的我们,时刻没有放弃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孜孜以求。我们成不了曾仕强先生那样的达人,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借鉴这些文化中蕴含着的智慧力量。

每每在前行中,感到前途暗淡的时候,岳父的话和曾先生的榜样,就像是一盏闪耀的明灯,激励着我们前行。

一段知识文化技能,都有先天的造化和后天的努力,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在前行中,更多侧重于佛文化,也就是佛文化更是需要我继续补充的。大概是六年前吧,佛家经典摆上了我的案头,经常放在我贴身背着的小书包里。数千小时的研读,让我有着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这种研读,与以前研读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相互参照,看到它们各自侧重点的不同,看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

在参学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曾先生微笑的面容和可亲的样子。心中常想,将来就做曾先生那样的人,虽然没有他那么大的学问和能力,但是可以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在不断前行和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本领!

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最终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就是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出世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文化,入世的事情就是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大小事情。

要入世,就要涉及一种文化,易经中佛经中和孔子文化中的。作为一名教师,与自身实际最接近的一种文化就是孔子文化,即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文化。

现在每天一次《论语》诵读感悟心得体验认识“分享”,实际上是用传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时刻照自己的身心言行情绪念头,随时进行一种有益的自我调整和掌控。

现在的学习,常常结合身心中的困惑,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窘迫,身体老化疾病带来的种种问题。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却有了另一种的脚踏实地。

现在想来,不管是什么文化,其价值都是教人向善向上。前几天,看到学生在QQ中倾吐心中的苦恼和困顿,自己觉得难以指导。想到曾仕强先生,通过自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谈吐,让易学文化和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泽被世人,常常感到惭愧。

一个学生在QQ空间留言:要除去自己心中的痛苦。我立马想到了《心经》中的一段话:观自在菩萨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除一切苦厄。我立即给学生在空间中留言,希望他可以通过各种优秀文化的浸润,让自己更好的学习进步,在努力前行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记得数年前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诸恶勿作,众善奉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可以背诵,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翁做不到。优秀传统文化,贵在践行,不是口口传诵。要在顺境逆境中,保持一种乐观自信自律和助人的优秀品质,直到地老天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