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62:去土峪村看红叶(三)
(2018-10-21 19:32:2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262:去土峪村看红叶(三)
聚餐与参观天主教堂
高老师和师娘弄得新疆风味的羊肉米饭,高莉夫妇带去的掺着红枣的粘米糕,李涛同学的带鱼籽的鱼,孙宁同学的哈密瓜,还有工笔画王老师亲手制作的单饼,高莉同学做的菠菜炒菠菜和甘蓝炒甘蓝,还有同学们带去的土豆丝和姜咸菜等等,对了还有小杨同学的猪蹄子。还有我记不住,说不上名字来的美食,让我享受了一个美好旅游的一切!
师生们近二十个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一起吃饭,这一切就让人醉了!
高莉同学帽沿上插了一朵喇叭花,孙宁同学戴了一个洪秀全女兵帽子似的头饰。两个超萌的同学,让我有种时空的穿越感!似乎回到了年轻时代,现实和历史真真有些分不清楚了。
大家把桌子拼在一起,就成了我们聚餐的大餐桌。各种饭食水果,都摆在这张桌子上。几个盛饭的高压锅和其他炊具,则摆在外围。我觉得粘糕比较对胃口,就盛了两碗吃了,还吃了同学们带去的一块面包。我没敢品尝各种菜肴,实在是担心肠胃出问题,影响感受这种美好的旅游聚会。
高老师虽然闹了一宿肚子,全身无力,吃午饭的时候,还是品尝了同学们带去的食品,也算是接受同学们的一份心意吧。高莉同学是其丈夫开车送她去的,我吃的粘糕,就是他们两口子带去的。教我们书法的刘老师总结:“粘糕里有枣,就是甜甜蜜蜜步步升高的意思。”
只有一个人饮酒,就是教我们书法的刘老师。如果不是高老师闹肚子,两位老师一定会开怀畅饮的。刘老师吃猪蹄子的样子,非常陶醉,让我想起他教我们写行书的样子,诗情画意和人生的体验感悟,在这一刻融为一体。高老师和师母准备的羊肉米饭,我也是用眼睛尝了。这是高老师和师母的心意,就像是刘老师说的那样,高老师做的米饭做出了正宗的新疆味。高老师的山水画气壮山河,米饭了做出新疆味我能想象得到。
班长邢丽准备了很多,我帮她从后备箱里往下搬的时候,有个高高大大的炉灶(抑或是炊具),应该是经常野餐者才备用的,还有其他的一些饮食和炊具,我都记不得了,她应该是最资深的旅游兼摄影爱好者了。她平时和这个活动中的辛勤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像孙宁同学说的那样:她热心,愿意为大家服务,而且组织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
饭后,师母推荐没有去过的,可以去参观一下不远处的天主教堂。
顺着公路,一路上坡,我们到了这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石头教堂。正像是班长邢丽介绍的,这个村子叫土峪,却是缺土的,村民的住房,很多都是石头建筑的,这个教堂更是以石头教堂闻名。
走进这所教堂,我看到了天主堂、牧师楼、修女楼、工作坊、教学楼等石头建筑,有各种石质的十字架耶稣像、《圣经》人物故事群雕、栩栩如生的天使雕像。宣传栏里,有十几页纸的宣传文本,我拍照后回去仔细研读,从中可以看出基督文化扎根中国本土结出的文化硕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可以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汲取一起外来优秀文化的精髓,更好的自我完善提升。土峪村的天主教文化,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一百多年了,先后有十几位牧师在此传教。我通过文字材料,知道土峪村17%的村民信奉天主教。从我目力所及的游客和民众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质朴。其实一个人崇尚什么文化并不重要,就像是一个人采用什么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习锻炼,自己身心变得更加健康,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为他人和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