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253:走近“情感文明”
(2018-10-15 12:16:4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253:走近“情感文明”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践行篇3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情感教育实践和情感教育思想占了很大的分量。
朱小蔓教授:我们做的情感教育,主张不仅仅把情感当成一种手段去提高教学教育的效能,而且更重视把情感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智力活动中有情感教育,体力活动中也有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卡娅:我用“情感文明”这个词表达情感教育的宗旨。因为,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诸如交往、信念、尊敬、同情、悲哀、快乐、爱和互助等情绪、情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人的情绪、情感汇集在一起便会促成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美丽,也就形成一种情感文明。如果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情感文明的话,就等于让他们有了多样生活的体验,从而具有了自我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哪怕在单独的环境里,也能做出关于道德方面的正确抉择。
卡娅和朱小蔓教授,共同认为:越早地、越全面的,将社会的真实情况,以合适的方式告诉他们,越容易让他们形成永恒的价值观。感恩责任担当,这些和谐素养,越早在孩子心灵中扎根,对孩子的成长越有益。
记得一年多前,教八年级结业班,一次考试中,我发现考场地上废纸很多,但很少有人主动捡起来或者清理。我利用课间的时间,找来了工具开始清理。一个女生看到了接过了我手里的工具干了起来,我又去找了另一套工具开始清理,另外一个男孩接过去干了起来。经过他们的努力,再次考试前,考场的地面变得整洁了。我说:“考试,不仅考文化课学习,也是一场道德品行的考核,刚才两位同学就是这方面的优秀者!”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正在利用“问题导学案”自学,突然教室门口一侧墙上的镜框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到地上,“啪”“稀里哗啦”,镜框摔落和玻璃破碎的声音,在静悄悄的教室里显得特别刺耳。这个时候,坐在最后一位的张传禹同学,立即起身找来了卫生工具,大概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把摔碎的镜框和地上的碎玻璃碴清理干净。
每个人都要学会请求他人帮助,也要学会帮助他人。请求人帮助,尽量不要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别人尽量不要高高在上。这里面有礼仪规范,大家要认真学习践行。交流的不仅是知识文化,更有一种身心中带着的文化修养。
记得新年元旦诗词诵读和歌咏比赛活动中,一个同学腿脚不是很方便,另一个同学搀扶着她走上舞台。这个细节,把正在观看演出的我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诗词朗诵和歌唱,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知识文化和才艺,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弥漫在幼小心灵中的美丽。
去年,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的五天里。有个同学的父亲答应孩子,在他生日的那天把蛋糕送到基地来。可是相约的时间过去了,孩子没有等到蛋糕。或许因为早就告诉了同学们这个消息,觉得自己面子上过不去,或许突然想家了。这个十三四的孩子,突然哭着喊着要回家,老师同学们都劝不住,只好给家长打了电话。
家长送来了蛋糕,也给孩子送来了定心丸。那天晚上,生活在基地的师生举办文艺晚会。晚会结束后,这个班的班主任许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晚会的主席台前,为这个同学过生日。满是星光的夜空下,老师和一群孩子紧紧围绕在蛋糕旁,五颜六色的生日蜡烛点燃了,映照着老师和孩子们的脸庞。《祝你生日快乐》的中英文歌声,在夜空里的基地校园里回荡。我想,这个孩子收获的一定终生难忘,难忘的还有参与这个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
2017年8月27日,王维审老师在张店实验中学上课,讲授“教育叙事写作与研究”。王老师知道我是淄博人,离张店不远,于是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课堂上,王老师向听课二百来个教师,介绍了我每天坚持一篇教育叙事写作的事情。我站起来向老师们介绍我的单位,介绍了我在学校担任的具体工作。老师们热烈为我鼓掌,我觉得这掌声,不仅是送给我的,是送给那些陪伴学生成长坚持写下这些成长故事的所有教师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