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NO.297他让所有地理教师震惊

(2018-10-06 21:16:26)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导读:我们能看到的,他所研究的课题,每一个都位于地学研究的前沿,每一项突破性成果都举世震惊。

[转载]NO.297他让所有地理教师震惊
    196261,他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第二年,只有16岁的他,考上了武汉地质学院。虽说是少年成才,但他深知,学术研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形成演化,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的最佳野外实验室,是全世界地质学家的向往的地方。1989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用30年的时间,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的大陆动力学理论。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原创理论要由西方人主导?心怀地质梦想的李德威萌发了一个念头: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率先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大陆动力学。他把自己的坐标,定在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艰苦的地方——青藏高原。

1990年,他参加了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喜马拉雅山主体不是挤压构造,而是大规模的伸展构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板块碰撞带,公认的碰撞造山的地方却是河谷……为了弄清这些现象,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每一寸土地。饿了吃干粮,困了睡岩缝。

1992年,他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成为打破板块学说的第一人!1994年,年仅32岁的他就成了教授。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他第一时间报名。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说,一定要想办法研究预测地震。从此,他自筹经费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他也自费奔赴现场。此后几年,他提出陆内地震的热流体撞击成因假说、地震及关联灾害监测、预测思想与方法,并发表了一系列地震相关论文,

20185月,已经身患重疾的他,精神抖擞地在海南组织召开了干热岩选区、勘探和开发学术研讨会,极大地鼓舞了地热界同仁与新能源相关企业的研究与投资热情。那一天,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没有人知道,他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更没有人会想到,他的寿命,仅仅剩下了100多天……

他患的嗜血细胞综合征,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99日,在他去世前的五天,他还和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10多人在病房开了组会,每个人就自己的学业进展、科研项目进行了汇报。当时,他说话已很吃力,但还是一对一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指导。特别是对干热岩的研究情况,他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910日,教师节,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微信上给老师发来祝福,他们都还收到了谢谢的回复。

914那天,年仅56岁的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转载]NO.297他让所有地理教师震惊
    固热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地热能源。固热能的发电利用率是光伏发电的5.2倍、风力发电的3.5倍,同时在获取地热能的同时,还可降低地震及相关灾害的强度。固热能已经成为全球发达国家都在争分夺秒追逐和探索的新能源热点。经过近30年的研究、科考,他已经初步预测青藏高原、华北地区、东部南部沿海大面积存在优质固热能——干热岩。 

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我们能看到的,他所研究的课题,每一个都位于地学研究的前沿,每一项突破性成果都举世震惊。

他让所有地理教师震惊!

他的成果,大陆动力学、热流体桩基学说、固热能科考成果让人震惊!

他的去世,56岁,英年早逝,让人震惊!

他的名字,李德威,很多人都是初识,让人震惊!

他让所有人震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