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186:听课、读书与写作
“我27日在张店实验中学上课”,QQ中王维审老师发的一条信息,就像是一张天大的彩票“砸”在我身上。
看惯了王老师与兰山团队等的切磋琢磨,心中好生羡慕多了,也让自己安分守己的写作。因为我觉得,把根深深的扎在自己成长的教育的“一亩三分地”上,就是最好的一种学习。
有了这种“彩票”,我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坐在离讲台最近的一排,聆听王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述,的确有种享受精神盛宴的感觉。假期中,经常端起水杯惯了。在听课的时候,也是一边听一边端起水杯抿上一口。王老师风趣的谈吐,差点让我笑喷。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讲台上的王老师没有带水杯,没有喝水。我感到一种惭愧,一个学习者,还这么舒服滋润,确实是不应该的。
中间休息二十分钟以后,我也坚持不喝水了,就将王老师授课的内容当成滋润身心的琼浆了。
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就是王老师为一个学生写了70篇文章。因为我在叙事写作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常常为一个同学,写好几篇文章。我只是因为这个学生言行等对我的触动,我还弄不清这样围绕同一个人的写作,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反复看过自己写同一个学生的文章,实在总结不出什么。但是有一点,我是明白了,就是虽然写的是一个同学,但是融入了我对于教育教学的智慧,也完善提升着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学年下来,关于同一个同学的写作,有三两篇不算是稀奇,但是七十篇,确实是一个奇迹。读着王老师在《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中节选的13篇文章,总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就像是很久前我们就很熟悉一样。
听王老师讲课,知道70篇故事主人公的他,原型是个女生。从她到他,我产生了深入探究的兴趣。我今天诵读了13篇中的第一篇——《也许只能装糊涂了》录制下来,然后反复听分析思考,想想每句话的意义,能不能删除或者添加。慢慢地我似乎读出了王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的思路,同时发现自己写作中的文字理念的鄙陋和文笔上的种种不足,如啰嗦,如交代不清,如让人产生歧义,如理念提炼升华不足等等。
我再找出我自以为写的比较好的一篇文章,也诵读了录制下来,反复的听。刚开始读了几十个字,就发觉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整篇文章读完,可以说是问题多多。现在终于明白,我投稿后常常石沉大海的原因了。最后写成一篇文章,《拐个弯,遇见另一片天》。我也做到像杨雪梅老师所说的那样,修改到让自己的文章也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比平时的叙事写作,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感悟,也付出了更多艰辛和努力。平时一篇叙事文章,大概大半个小时就写完了。用这种方式写作修改,大概一篇文章在有了素材的基础上,也要花费三四个小时。
淘尽黄沙始得金,用在优秀教育叙事写作上比较恰当!
作者:赵成峰
邮编:255129
QQ:208887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