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173:走向有意义的写作

(2018-08-20 22:26:2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173:走向有意义的写作

——读王维审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2018年5月第一版)

2016年1月参加王维审老师创办的叙事者以来,几乎每天都写一篇有关教育叙事的文章,有时甚至是一天三篇两篇,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累积了一千多篇这方面的文章。

2018年的暑假一,我开始捧读王维审老师的《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叙事是最基本的写作形式”一部分,我反复阅读,感悟收获颇多,并以此为指导,不断完善提升我写的教育叙事文章。我已经连续修改了二十来篇文章了,并且还可以继续下去。这种修改,是让自己的思想和信仰,继续扎根和生长的过程。

这一部分,共分为六个方面。我与大家分享这六个方面的要点和感悟体验:

一、故事的价值。王老师认为他偏爱的故事类型的理解:一是有真实的细节。二是有朴素的原生态。三是有沉静的内涵。追随叙事者两年多来,我正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没有了一般写作中的“虚构”,一切来自于自己体验观察到的真实,当然也最原生态的,也有自己的特色,再者每次写作都有一种内心的沉淀和和反省思考。

二、教育叙事是什么?王老师这样解释:教育叙事的文本,相当于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这一点,我也很有同感。我写的教育叙事,水平较高的,就是我反复写过的,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这类问题,在不同事例同类问题的写作中,我找到了面对这类问题应有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艺术,并且我对于教育、自身以及学生成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怎样写好一个故事。王老师对写好故事,提出了如下中肯的意见:(一)开篇要简洁明了,即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清楚何时、何地、何人将要去做何事,而不是进行无休止的背景铺垫。王老师说的这个“背景铺垫”毛病,我常常犯。这次暑假中,我把这种“背景铺垫”一律大胆删除,有了一种“开门见山”的舒爽感。(二)情节要曲折有致,就是要有“戏”。我在修改自己的教育叙事中,也是尽量保持原生态的戏剧性,避免一些习惯性人为的“抹平”!(三)语言要朴素而深刻。即少修饰,凝练中含有价值,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避免用解释性的语句。这一些,我在修改中都注意到并应用了。

四、如何依托故事进行反思。王老师认为:教育叙事中,比故事文本写作更为艰难的,是挖掘出这个故事里的教育意义。

王老师强调了反思的内在过程,提出了“从质疑引发反思”和“用归纳优化反思”。王老师这样认为: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根”的意义,它触动的是我们的观念和思考,改变的是我们成长的“后台”和根基,形成的是我们的思想和信仰。

两年多来,我对自身面临的很多教育现象和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思考和对策。我开始勇敢的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到主动开展教育实验(自己所掌控了的那种)的成就感。我懂得了真正优秀的教育,是“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两三年来,我与学生一起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信自律助人”微故事分享和“加减分改善日常行为习惯方法”。

五、如何确定文章的题目。王老师认为:确切、简明、新颖,应该是一个好题目的基本标准。好题目,应该是一个好的广告语,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不辜负辛苦大半夜码出来的那些字。

六、在理性的思考中结尾。王老师认为:有的结尾具有确定性的教育思考,属于封闭式结尾;有的结尾引导读者获得无数个迥异的答案,属于开放式的结尾。结尾反思要深刻,视角要独特,有必要的话可以借用别人的嘴巴说话。

读王老师的文字,就像听了一场“叙事是一种最基本的写作形式”讲座,又像是王老师亲自指导我修改自己的文章,让我的教育叙事写作,更“走向有意义的写作”(也是这本书的副标题)!

作者:赵成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邮编:255129     新浪博客:吾言之吾心

QQ:2088875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