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64:“桂花”飘香话“师傅”
(2018-08-12 18:49:5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164:“桂花”飘香话“师傅”
要写我心中最美好的教师,就写孙翠苗老师。其实,这里并没有说其他教师不美好的意思。
这种美好,来自于作为同事一年来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来源于对于我一年来工作的实实在在的帮助,来源于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启迪!
仅2016-2017学年上学期,我持续不断的听了她近六十节课。
一、孙老师,这样成了我“师傅”
2006年暑假后,学校调整我兼任初三两个结业班的地理课。由于教材修改和七八年没有教结业班,心中一点把握也没有。
谈到这种担心,领导告诉我:“有翠苗老师在,不用担心。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让翠苗老师帮你!”
两件小事,让我对孙老师有一种很好的印象。
校园南侧院墙外,是学校的“垃圾山”。本来有一条小溪流过但成了校园垃圾场以后,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这里垃圾堆积成山。校园垃圾中,除了每天学校大扫除的灰尘,就是废纸和塑料袋为多。废纸,定期有捡拾垃圾的取走去卖废纸,灰尘堆积成山,塑料袋在土堆附近弥漫着。有捡拾垃圾的,为了捡拾方便会把塑料袋点燃。如果是周末或星期天问题小一点,如果有谁不小心在上学时间点燃了,那一股浓烟就随着一阵南风,在校园里弥漫开来,说的通俗一些就是给校园里“放毒气”。
一次,浓烟从院墙南侧刚冒出来了。被孙老师和另外一个宋老师发现了,她们两人到办公室拿来了脸盆。一个站在靠近南墙地势稍高的垃圾池上,将脸盆里的水漫过墙头泼出去;一个从南墙根的水管上接水,让后递给负责泼水的老师。墙头有些高,她们有些吃力。我于是过去,承担了往墙外泼水的任务。
我们三个人合作,力量增加了近一倍。好在火势小,很快就被扑灭了。劳累的两位女老师很开心,我也感到这份付出值得——我们常常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做起,学会保护环境,实际上我们率先垂范上了一课。
记得结束的时候,孙老师和宋老师说:“赵老师,谢谢你了!”你看,这就是她们的境界。
七八年前,我与孙老师也是教平行班的地理课。记得偶尔从孙老师讲课的教室门前经过,短短数秒中关注到了孙老师的原生态课。孙老师正在利用投影,给学生授课。我不觉停住了脚步,因为我自己也教授过类似的内容,显然没有孙老师的授课有趣也有意义。
一开始,我也没有直接要求听孙老师的课,而是孙老师给我讲每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她讲了之后我还提出一些感到困惑和纠结的问题,这样以来每个新内容孙老师都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我讲述。
于是我提议:“孙老师,你看这样行吗?你讲了,但是如何落实方面我心里也没有底。每节新课,我都先听你一节课再去上课可以吗?”
“行!”孙老师颇有些女侠风范,就这样爽快的答应了。
这种听课,我一直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有时听一个班的示范课我感觉没有学好,我会再继续听另外一个平行班的课。当然,下课后我没有少问孙老师问题,粗略统计一个学期问的问题有上百个。每节课后,我都会有问题提出,有时不止一个,一算便知。
二、我的“嫁接”课堂
孙老师连续六年教八年级的地理结业课兼班主任,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常常在心中把孙老师的课比作八月盛开的“桂花”。孙老师不仅在本校是骨干教师,是文综组的学科主任,在全区也是地理教育教学中的佼佼者!
我调侃说,我的课是“嫁接课”。孙老师的课,是成熟优秀的“桂花”,我的原生态课就是那株“油梗”,经过我听课时的反思消化吸收,孙老师课堂上的很多“桂花”,就“嫁接”到我课堂上的“油梗”上了。
遇到我与学生都拿不准的问题,我的学生也会像我一样主动请教孙老师。从孙老师那里,我们都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向孙老师学习,不仅学到更多知识技能,更从中感悟到孙老师坦荡的胸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而且后者更加可贵,让人受益终生!
作者:赵成峰
邮编:255129
QQ:208887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