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155:一直前行,不简单

(2018-08-03 23:02:2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155:一直前行,不简单

读完《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觉得自己正是走在这样一条路上,怎么少有人走呢?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和“恩典”。喜欢东拉西扯的我,觉得自己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实事求是,我差得很远。

自律,严格而言,就是从自己身上找毛病并改正。记得,我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晚上都诵读一遍“四大清净明诲”和《楞严经》中的“五十阴魔”部分。诵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什么叫梦幻泡影和体无完肤。“梦幻泡影”的,是自己所谓的自我感觉良好;“体无完肤”,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既然自己已经这样了,就像是一个病人,生命垂危,需要输血抢救,也就是要换上新的血液,自己才能健康的活着。每天的学习修行,就是一种换血。

孔子曾经明确说过,自己学习不是为了当一个饱学之士,而是为了让自己“一以贯之”。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让自己的身心都是健康充满活力的,也就是让自己的身心中永远活跃着自强不息的新鲜血液。

爱,严格而言,是泛爱众而亲仁之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或者对于喜欢的人和事物的积极奉献,而是一种更高境界更高觉悟上的付出和不求回报。

从另一个角度讲,爱是一种担当,是勇于担当基础上的善于担当。

是不是真爱,需要在具体环境和做人处事中进行检验。对于自私自利能否舍的,对于多一份努力担当智慧担当是不是付诸于积极的行动。

成长与信仰。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着信仰,就是人对于自身生命价值和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信仰,可能被裹挟在某种宗教文化形式中,也可能就在自己朴素的来自实践的感觉基础上的认识和觉悟。

每个人真正成熟的过程中,实际都伴随着信仰的成熟。

孔子老子耶稣佛陀,他们对于人生社会的认识觉悟,都已经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怎样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实际上,他们的著作或者记载他们思想文化学说的著作,都不是很容易读懂或者彻底明白,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古今中外优秀人物身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为自己的成长寻找一个榜样或者老师。

《论语》中记载“圣人无常师”,大概与我们今天说的“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恩典,就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我对这种解释浮想连篇。因为在《小二黑结婚》中,这是迷信的“二诸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恩典恩典”,与他的愚昧迷信形象,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少有人走的路》,我明白,恩典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赐予,不是我们单纯的求一求可以得来的。我们的身体、生命和历经磨难而不屈的灵魂以及整个内心世界,都是大自然的一种恩典。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不仅道出了人类的起源,而且道出了人类的智慧感念以及应有的崇高品质。记得卢梭说过:没有感念的人,不会拥有崇高的品德。人类的这种认识,就是一种觉悟,就是一种智慧担当,就是一种朝向自我完善提升的基础。

这种感念,不仅朝向顺境,更朝向人们心智身体承受种种磨难和历练的过程。

当自以为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实际上自己正在这条路以外徘徊。只有摒除一切私心杂念不良言行转化到正道上时,才是真正前行在自己心智(或精神)成长的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