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152:从听课和分析课中学上课

(2018-07-31 19:55:0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152:从听课和分析课中学上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怎样听课和分析课》一文,近万字。我反复阅读,联想近两年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课提升自己授课水平的历程,特与大家分享。

同样的授课内容,为什么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智力培养和品行引导各有不同?

我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找到了答案:这与教师的精神信仰、人生价值取向和智力方向有关。

听课并研究课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听课研究课少的人,好比蒙上眼睛去上班,只能在黑暗中徘徊。

最近两年,我除了坚持学校要求的每学年听四十节课以外,我自己主动与身边优秀教师联系,坚持长期随堂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做到“听一课——研究一课——上好一课”,一学期听课最多达六十节以上。另外,我还发明了听自己的课,就是在讲课前把自己的主要授课内容录制下来,观看研究修改,再试讲观看研究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样做虽然很累,可是听课研究课提升自己的课的益处,让我咬牙坚持下来。有时,上午听完了一节课,稍事休息思考消化,就在去上第三四节课,一个上午三节课下来,常常有一种身体被透支的感觉。课堂效果的提升,让我积极锻炼身体周末做养生,就这样奇迹般的坚持下来,让我自己也想不到。

我非常赞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和丰富与否。只有不断的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我坚持主动听课时,已经五十一岁了,那是听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毕业班的学生上好课。我有六七年不上毕业班了,我所说的优秀教师孙老师,她连续六年送毕业班且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她比我小十来岁,每次听课后,她有空就帮着我搬座位,当然下课后还解答我一些感到困惑和纠结的问题。就是这些课下问题,一年来我提了不下上百个。

有了认真的听课研究,有了课下孙老师给我解疑答惑,我在上自己的课就比较轻松自如了。把这种课,说成复制粘贴显然不行,因为教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我的课堂上,可以明显看出向孙老师学习的痕迹。我把这种课称作“嫁接课”,就像是花农在油梗上成功嫁接了桂花。

课堂的教学目标

以前提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我常常联系到一些可检测的知识技能目标。觉得有些课可以设立这样的目标,有些课这些目标没法明确设计。

通过看《给教师的建议》,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学目标,指的是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心态朝向智力提升方面的或大或小的提升目标。

以前自己只是关注课堂整体学习气氛,只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的提升,对于个别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同学常常忍痛割爱。

在最近两年中,我通过撰写学生成长故事和教学反思,尽可能走近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智能开发、行为习惯培养和人文情怀渗透等多种途径,让所有同学不近有心动也有行动。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目标达成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检测并矫正。或让学生站起来叙述不同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让同学们到黑板上板演不同的作业内容。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同学,也尽量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他觉得自己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能为他点赞!

课堂各个环节是否达标

(一)

课堂检查作业。

一节课的开头,都有一个对于家庭作业内容的检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处理不好,个别学生紧张兮兮,多数学生无所事事,养成懒散习惯。

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把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复习巩固有机结合起来,就算是达标了。

(二)

导入新课或者导入复习课。

有经验的老师,通常设计一个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问题环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个难点:哪里是山脊、山谷等,稍一疏忽就会出错。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个人在山顶上迷路了,面前只有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一般情况下沿着山谷溪流可以找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同学们帮着找一找,哪里是山谷,因为只有山谷才可能有溪流。

这个时候,如是新授课,就引导学生分析山谷山脊不同的等高线特征;如是复习课,就请学生回顾山谷山脊不同特征加以判断。

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不是让学习没有难度,没有难度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懈怠状态,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思路和思维模式,但不能代替学生从图文中自主收集分析信息,不能代替学生判断表述。

不同单元学习内容中,有一以贯之的思路方法,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讲授新教材以后,不是接着让学生识记教师的结论,而是留出时间来让学生看书看图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做些相关的训练题,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师讲授的一些基础知识和规律性的问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应用到,让学生在运用中深入理解牢固记忆。

(四)因材施教和家庭作业

课堂总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教师要布置一些难度高的训练题(让他们做一些“能力提升题”或者是“拓展题”)。对那些基础相对较弱,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容易忘记的同学,需要布置一些防止遗忘的作业,让他们的学习做到稳中有进。

家庭作业,注重布置一些关注大自然和生活生产劳动现象的问题,注重呵护学生的爱好和兴趣需要。

作业布置,要注重不同学科的联系沟通,防止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或者过轻。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全面发展的人来看,立足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要站在学生道德品行提升的高度,注重兴趣爱好因势利导,通过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完善提升自我。

作者:赵成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邮编:255129     新浪博客:吾言之吾心

QQ:2088875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