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142:向王维审老师学写教育叙事

(2018-07-21 21:04:3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142:跟王维审老师学写教育叙事

——《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王维审老师著)阅读札记

2016125日参加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到今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坚持每天撰写教育叙事一文,已经有一千多篇了。

今年四月份撰写的《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就在投稿以后,五月份发表在《教育文摘周刊》的“教育叙事”栏目中。

暑假中,反复阅读王老师的《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揣摩发表的文章《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确实符合王老师所分析的叙事教育写作的种种特点。

首先符合王老师所说的“故事的价值”的三个要素:

真实的细节。“两个学生在讲台上,撑着黄瓜架(形容一种打架的姿势)。脸上没有血色,汗珠子连成一条线,顺着脸颊一个劲的往下淌,可是谁也不肯先放手”。这样的细节,我会记一辈子。

朴素的原生态。两个平时温顺的学生,此刻爆发出一种以性命相搏的力量,让我震撼。他们彼此挑战了对方的面子底线,也挑战了我的职业道德底线。

沉静的内视。我看到这种情境,并没有感觉像学生所喊的那样“打架了”,而是发现了学生彼此的误解和闪光点。

王老师讲:教育叙事,是对于某些教育故事针对性反思写出来的文章。我的这则叙事,一反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治标不治本,直指学生内心,在唤醒学生内心真善美潜能的过程中,让真教育发生。

文章能够发表,得益于符合王老师所说的“写好一个故事”的要求:

开篇简洁明了。何时何地何人何时,没有泛泛的背景铺垫。中午自习,我值班,两个大喊着朝我跑来:“老师,打架了!我们拉不开!”

情节曲折有致。有戏的情节,描写细致入微,送给“看热闹”的同学“糖”,淡化同学的负面情绪;送给所有同学“糖”,让大家指出了一条助人为乐的途径方法——消除冲突同学的误会;送给主动承认错误的同学“糖”,肯定他们自身的正能量。每个情节,都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语言朴素而深刻。如用了:学生大喊“老师,打架了!我们拉不开!”突出当时冲突的厉害程度,让人揪心。

运用了描述性的语言。“两个学生在讲台上,撑着黄瓜架(形容一种打架的姿势)。脸上没有血色,汗珠子连成一条线,顺着脸颊一个劲的往下淌,可是谁也不肯先放手”。

记得这次事件发生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写成一篇教育叙事文章。三天以后,重新文字加工投寄《教育文摘周刊》,编辑老师进行了部分删减和个别文字润色后发表。

我喜欢王老师的教育叙事,平日里也多次向同事推介王老师的教育叙事写作,所以想让自己的这种推介更加到位,让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学习走上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

王老师在文章中告诉我们:教育叙事写作,目的不是为了写好一个故事,而是把故事作为一种载体,把故事作为教育反思的素材,即挖掘故事的教育意义。《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一文的教育意义挖掘是明显的,作为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而不是相互“挑刺”;作为教师要学会挖掘学生自身正能量,做到“扶正祛邪”!

王老师告诉我们,写教育叙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反思优化反思,并介绍了质疑和归纳两种反思形式。

从质疑引发反思。学生打架,我质疑学生冲突的原因,有质疑引发同学齐心协力,挖掘出误解;挖掘出扶正祛邪的动力,并一步步落实。

用归纳优化反思。我总结了同学们平时的良好表现,让犯错的同学中止犯错避短扬长,也让每个同学都学会更好扬长避短。

作为叙事教育文章结尾,王老师提出的建议是“在理性思考中结尾”。我的结尾,是叙事性的,其中包含较强的理性思维成分:“三个同学的误会解除后,鑫同学主动提议:找其他同学身上三个以上的优点,找出自身可以改掉的不足。另外两个参与其中的同学,也都使劲点头,并把这种反思写在纸上分别交给了我。”

 

作者:赵成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邮编:255129      新浪博客:吾言之吾心

QQ20888758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