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暑假作业布置
(2018-07-06 20:59:4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精致”的暑假作业布置
今年的准初二的暑假作业布置好了:“每天收看中央台天气预报,识记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和省会城市”我看了,想乐。孙老师真会布置特色作业,希望同学们能读懂老师的用心。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曾多次注意这个节目,的确是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温故知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希望同学们在这种关心“风声雨声”中,学会更好阅读身边的“活教材”!
再回忆两位年轻教师布置的同内容作业,令我赞叹老师们的匠心独运。
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这两位年轻教师布置了作业之后,没有再继续给这些学生上课,接任他们教学任务两位教师,其中就有我。他们的暑假预习作业,让我感到了他们是“栽树”的前人,我则是“乘凉”的后人。
那个暑假,前任地理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图上,填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暑假,大概是八周,教师布置了让学生填写七遍——一周一遍,学生填好了以后,签上填写的时间,学生家长签名。
新学期开始后,最初两周教学内容,就是中国的疆域部分,因为有了这种这种扎实的预习,教学活动比较轻松愉快。“发明”这种方法的是两位年轻的地理教师,他们都是第一次上地理课。 我上了十几年的地理课,从来没有想到这种办法,这两个年轻的同事,就这样超越了我。超越老教师的,还有他们上一学年的教学成绩。
后来,又有教师向我请教这一学期预习作业怎么布置。我把两位年轻教师的做法介绍给他们,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从网上下载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轮廓空白图,给学生复印,每个同学可以领到七张空白图,每周填写一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
纵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喜欢这种动手动脑结合起来的活动。单纯的动脑(思考),常常就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很多情况下就是对于教师思路的一种复制——诸如标准答案,标准解题思路,就是考试对于这种思考的强化。这样的教学生活,导致学生很难有些不同于教师的思路。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也是学生常常在考试结束后,常常容易忘记所学内容的缘故。
学生的思路,本来在动手动脑中,看一下各学科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做试卷”论学习水平的高低。无意中,那些善于“复制”教师思路的学生,常常能够拿到高分,给自己和他人一种善于学习的印象。实际上,人们都知道,真正的学习能力:来自于动手实践,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和相应的读写能力。
动手实践,在考试指挥棒的引领下,在初中阶段,变成了对于一些典型的实践操作的“复制”。当然,这种“复制”中,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没有理解基础上的重复是可怕的,没有动手等结合的单纯的动脑也是不存在的。真正的教育教学,就是游走在这种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边缘。
学生实践活动,越来越变成一种稀缺教育资源。一位优秀班主任,曾经把训练学生高质量的打扫卫生,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他的学生,也常常回忆说,是老师的打扫卫生“特训”,让自己在前行路上更精进于做最好的自己。
临写毛笔字,从基本笔画到一个字结构到篇章的构成,点点滴滴,都是心血智慧的结晶。只有真正沉浸其中的人,才能体验到种种付出的艰辛智慧和收获满满。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教育教学的成功,往往在于那些教育教育教学环节和细节的完善提升。当一个教师,能够排除干扰,让自己陪伴学生沉浸在这种细节、环节的完善提升中,则是对于自己和学生的善待。种种不走心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对教师和学生有意无意的伤害或亵渎!
每个善于学习的同学,都是心存感念的人,一定从暑假作业中读出教师的心思,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走心”。能“走心”的学习,一定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