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82:一堂随机生成的探究课
(2018-06-07 09:58:5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082:一堂随机生成的探究课
这节课,复习极地地区和美国的一部分,于是有了下面的课程资源的诞生。
一、南极大陆两千多米厚冰层的形成
同学D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你说南极地区寒冷,是因为有厚厚的冰层。南极板快刚到达南寒带时,不是没有厚厚的冰层吗?”
我说:“D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奖励2分。刚到达南寒带时,因为那里降水虽少,但是所有的降水因为严寒都结冰。虽然每年结冰的厚度很薄,但是经过几十万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变化,就有了两千米厚的冰层。如果我们每年按结冰厚度为0.5厘米的话,那么要累积成2000米厚的冰层,大概需要40万年。”
接下来,我总结说:“我们同学在一起,严格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别人看不到,自己甚至也觉得平常,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几个月乃至一年两年三年等就会发生变化。不要小看这微乎其微的变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细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争做最好的自己!”
二、对动物的关心引发的思考
同学X问:“南极地区那么寒冷,企鹅吃什么呀?”我说:“这个同学问得好!我们知道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有非常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南极地区周围的沿海有丰富的磷虾,企鹅就以磷虾为主要食物。”
Y接着问:“南极地区那么寒冷,磷虾怎么生存啊?”
同学们中有人回答:“海洋温度在零度以上,水下温度更高,磷虾可以生存。”
接下来,我自问自答。
我问:“对于极地地区生物资源的捕杀,如何破坏生态环境呢?”
我答:“捕杀生物,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我们人类也是如此,我们为什么提倡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关心那些弱者,关心帮助他们,就是关心帮助我们自己。那些弱者如果得不到照顾和保护,那么他们消失以后,就会有心的弱者产生,那个新的弱者,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三、由一个航空航天中心想到的
讲到美国的航天工业中心休斯敦时,我提高了一个问题:“那里发展航空航天工业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思考:那里地形平坦,空气能见度高,是发展航天工业的有利条件。
接着我提到:我们国家神州载人飞船,落地点选在内蒙古高原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里地形平坦,空气能见度高。”我接着说:“还有一个原因,是那里地广人稀。”
H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航天器材,坠毁的地方一般选在海洋中,为什么?”
我说:“请同学们思考。”
H接着回答:“因为那里没有人居住,可以避免人员受伤。”
有同学问:“那样的话,就找不回来了。”我说:“跟踪系统,会及时发现坠落海域的经纬度,如果需要收回的话,会有轮船事先在坠落海域附近等候进行打捞。”
K提出一个问题:“航天器材坠入海洋,会不会造成污染?”
我说:“你考虑的很细致,应该尽量避免,在航天器材中采用一些减少污染的装置。在我意识里,应该就向是往水库里撒了一把尘土那样的污染吧。有,但不是很大,应该靠海洋的自我清洁能力可以根除影响。相反,如果留在太空中,则会对空间飞行器材造成很大的威胁。”
结语
这节课结束了,我觉得效率很低,因为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讲得并不多(涉及的考点并不多),但是对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肯定有帮助。
有时,一节课上教师讲了很多的重点,但是学生记住的并不多。这节课,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对于航空航天与地理的关系,对于极地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等,应该有比较深刻印象了。
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一些课程比较多,我有些一时“消化”不过来,还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