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教育文摘周报)
(2018-05-25 16:08:4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教育,应留给学生什么
超市入口处有一个私人糕点柜台,看着喜欢就点了两个。店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我正掏钱准备付账时,小伙迟疑地问:“您是老师吧?”我一惊,“您姓王,是王老师吧?”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我教过的学生,忙点头示意。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以前学习不好,您都没有印象了吧?那个时候您老盯我的学习,只是我没学好。”他的语气里有遗憾,也有些许自责。而我,也无法将眼前的帅小伙子和某个小男生画上等号,不好意思的也是我啊。寒暄了几句后,我才知道他高职毕业后,自费学习做蛋糕的手艺,媳妇有正式工作,他是自己打理小店,生意也算做得风生水起。
走出超市,我心中不由感叹时间流逝之快,转眼间已教过20余级学生,说实话这么多孩子我已经记不得多少姓名和容颜,因为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在变化,而我的记忆力也一天天地在减弱。我相信学生们大多不会介怀我的忘却,因为在老师心中最重的永远都是当下的一届孩子。如果说我能让他们记住什么,一定是曾经给予了他们点滴的帮助和真诚的教导,就像刚才,我能听出他语气里的那份尊重和敬爱。能够想象当年为了督促他,肯定没少把他叫到跟前辅导,也许恨铁不成钢曾狠狠地批评过他,也许是以理服之以情动之。总之为了提高他的成绩,能够试过的方法都试过,可是他的学习并不很好。“成绩棒的学生个个相似,成绩差的各有各的原因”, 也许是智力,也许是基础,也许是方法,最终他没有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可是那又如何呢?你看现在的他经营着自己的糕点坊,小家庭建立起来了,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虽不是做着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着自己的生活,不抱怨,不气馁,只是在人群里默默地耕耘生活,也服务着他人。如同小草,没有大树的伟岸挺拔,不能荫蔽一方天地,也不能成为广厦里的栋梁,但是一株草也自有自己的价值,葱绿地点缀着大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尽所能地护住脚下的土地,坚韧地迎接生活的风雨,不也站成了一道风景吗?
回想教过的学生,成绩不好的何止一个两个?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我们的教育中有过冷言恶语,有过鄙弃偏袒,有过粗暴简单,可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能够上高中考大学成为顶尖人才的仅仅是一部分孩子,绝大多数孩子都要尽早地踏上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地问自己,教育到底应该留给学生什么?
留知识吗?不。大部分的学校知识只是理论而已,社会这个大课堂是对每个人的一生开课。这里的知识只有孩子们躬身实践,在一次次碰壁和摸索后才能化为自己的筋骨,成为孩子们抵御生活风雨的铠甲和武器。
留能力吗?不。以计算的能力来说,生活是需要计算能力的,但其实细细思量,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基本就能满足生活的需要,更何况现在的计算器、手机、磅秤早已实现了自动化,再高超的计算能力又有何用?但是教育还是会留下一些什么的。
留下被尊重的心。也许经过几十次数百次的辅导盯促,有些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但是你的谆谆教导,你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是最好的礼物,它让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善待,感受到了来自教育的一颗真心良心,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并不自觉地释放这样的暖意,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能够不断传递温暖之所在。
留下坚持的心。成绩可以不好,但是绝不可以缺失学习的态度,在每一个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执执著背后,其实就是无声地传达给孩子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下去。人最可悲的是内心里的弃城而逃,因为它会带来人生的溃不成军。而我们的教育中人,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永不倒下的心,坚持的其实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拥抱这个世界的心气、心情、心态、心量。
留下希望的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让每一颗心都跃动起来,让他们对人生、对未来充满乐观和信心。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一个激励的眼神,认真书写时的一句肯定的话语,参加比赛彷徨
暖阳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脚步或坚定或随意,或匆匆或悠闲,每个脚步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发展成长都维系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喜乐憧憬,而我们做的就是像一个真正的园丁,播撒汗水,付出心力,而后静待小草破土舒叶,树木伸枝植根,花儿吐蕊绽颜。无需拔苗助长,更不必望草成树,就学会安静地等待吧,静待时间酿造最和美的春意!
(山东省荣成市第27中学 王迎军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