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060:周一上午日志

(2018-05-21 11:05:0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060:周一上午日志

我是一个五十二岁的初中教师,上两个班的地理课兼学校图书管理员。

2018521日,周一。这一天,我凌晨四点(不到四点)起床。我起床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练习书法。桌子上,摆着楮遂良的《圣教序》,我每天要练习200个字以上。练习的方式,是抄书。书法指导老师说,这样不仅可以练字,也可以学习书法的篇章布局,学习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照应。

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板书很少,但是几十个字的板书,对学生影响很大。现在,很多学生参加课余书法班,学校也开设了书法课。我希望自己的板书,能对学生的书写产生一个正面影响。记得两年前,一个初一的同学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老师,您在黑板上不要写连笔字,我们认不出来。”我表扬了那个同学,一年多来,一直千方百计写好字。

随着办公电子化,教师手写也很少。除了每周的业务学习笔记和打印出的教案上的二次备课,除了阅读书籍时随手写的批注和开会时做的记录,很少手写。自己的字,虽然不难看,但是谈不上好看。现在对于学生的书写要求整体提高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要在这方面做出榜样。

从四点写到四点半,我开始双盘着做在沙发上,开始另外一些功课。打开自己的手机,看博友对自己的博客或日志的评论。虽然我的文章的浏览量并不高,一般是我的学生同事家长和几个博友,但我很重视他们的评价。更主要的是,我要浏览博友们的文章更新,在这里我更加方便浏览一些教育教学哲理类的新鲜短文。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了解教育思想最前言动态,也要有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理念功底。阅读自己选定的一些网友作品,比较好的达到这个目的。与这些网友互动,相互交流体验和感悟,往往事半功倍。这些网友中,有很多是特级教师、著名的专家学者,也有我喜爱的报刊的专栏作家,还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一线教师。这样的阅读,大约也需要半个小时时间。

接下来,我观听自己的录课。这是对《巴西》的第二次录课,是第一次录课基础上修改的,还有一种“不满意”的感觉。观听课,是一个学习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授课表达的整合和提升艺术。就像修改文章一样,发现不了优点问题不行,发现了不能扬长避短也不行。我比较欣赏“人课合一”的境界,让课赋予备课人的灵感和生命活力,我觉得作为一名老教师更需要做专门的努力。

接下来,我阅读窦桂梅老师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读着窦老师的文字,反观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教学过程中的作为。这是一个“照镜子”的过程,也是一种“近朱者赤”的过程。以前,阅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也常常有这种感觉。这些教师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入手,一点点展示自己的精雕细琢,对于提升自己的授课艺术很有教益。

从四点半到六点,我一直双盘着做以上事情。双盘着,一者容易集中精力,二者是我一种强健身心的方法途径。

六点了,我开始张罗着馏馒头做菜煨稀饭,我要在七点以前吃完饭并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学校。步行到学校大约是二十分钟左右,这就是我步行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步行上班的过程中,我同时诵读经典,驱除自己心田中的杂质,让自己的心灵朝向善良美好中的点点滴滴。有些较长的经典文章,我无法诵读就先自己朗读了录制下来,随时以听的方式念诵。

到了学校,签到后我到办公室,还是双盘着坐下,课本教参就摆在眼前,对于备课备课中的问题,进行第N次“充电”完善提升。昨天一个博友(叙事者推广项目部的张英老师),重点关注了我的博文《奶奶、孙子和狼》,觉得有意思,但是表达不够明确,希望我修改以下她有意在叙事者公众号上推广。实际上,这篇文章我也觉得有表达不明确的遗憾,这是我教育思想深处的一个潜意识理念问题——如何对待有“负面”(或“正面”)评价的学生。

上一篇文章,稍微涉及了一点,但是属于轻描淡写类的,让自己和读者都有些模糊,这是一种明显的“犹抱琵琶半掩面”。张老师和另外一个博友的鼓励,让我干脆正大光明的“忏悔”,为了温暖和照亮自己和他人前行的路(我坚持教育写作的宗旨)。在这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高质量的文章,都凝聚着很多人的体验感悟和思维精华,只是被勤奋且擅长这方面表述的写作者捕捉到了而已。

修改完了《奶奶、孙子和狼》,继续看于老师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看到于老师带着徒弟,认真研磨教授“奉”“帽”等几个字的过程,心中生出一些惭愧,我如何备好自己的《巴西》一课呢?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双盘着读写,并听着我诵读过上千遍的经典文字。希望我真正静下来,拥有上好《巴西》一课的智慧和悲悯情怀。双盘近三个小时了,虽然穿着短袖衫,也微微出汗了,小腿处疼痛明显了许多,为了“静”我坚持着,这是一个师者的功课。没有这份“苦”中的所得所悟,我会为没有自我提升感到羞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