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建立了自己的记忆宝库。127博文记录了我的课堂教学、教学创新、师生交往、教育管理。如果没有教育叙事,日子会在迷茫中悄悄溜走,有些日子会在转眼间变得异常陌生。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下了楼忘了带手机,出来楼门想不起是不是断了电。这些博文就成了一个宝库,记忆的宝库。放着我得过往,想看看哪天,直接就可以寻着文字的路径回去逛逛。脑子里一直浮现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是在平常的训练中变妙的,灵感是在写起来后涌出的。一个个文字就在那里,看你如何运用,一个个句子就在那里,看你如何组织,一个个段落就在那里,看你如何设计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篇篇文章就在那里。
2
形成了自己新的交往圈子。圈子早就有,原来不明确,自从微信朋友圈火了以后,圈子就走近了生活。一个微信能建不少自己当群主的圈。自己能加建多少圈,自己能加入多少圈,咱还不知道。反正是,原来论年、级和届,现在多论圈。年、级说的是入学或入伍时间,届多指毕业或退役时间,关注更多的是同学或战友;圈包括了前边说的同学战友,还关注了兴趣爱好。叙事教育后,我更多的关注了教育反思、教育故事、教育事故、教学案列、教学实录、教育论文。教坛名家。仅就教坛名家说,我神交了目前的教育家王维审、管建刚、朱永新,也神交了未来教育家赵成峰、董艳、杨玲丽,以及叙事者群里1000多人。碰撞出真知,群体出智慧。每个周二上传博文,见到的是喷涌,读出的是共鸣。我愿意分享我的看法,我愿意看到各种的评价。每个评价的背后,是通读、是重视、是中肯、是鼓励。我喜欢吧博文传到微信朋友圈,初衷就是我喜欢与我的圈里人分享我的看法,我期待见到各种回复。就如我用尽全力抛出一块瓦片,水面回应的圈圈涟漪。
3
培养了自己新的阅读兴趣。爱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说的。他倡导的是博览群书与超然物外,我欣赏他。教育叙事,需要的是爱读书要限定范围。王维审老师说读指定书目,管建刚老师说读专门性文章,朱永新老师提倡系统性研究。这些我都喜欢。因为教育叙事,我知道,大家一心为教育,一心为未来。王维审老师说“开始写”,管建刚老师说“记录”,朱永新老师说“实验”。这是我原来没有接触过的。他们的文章读后颇受教益,精选后存在博客的《教育叙事理论》分类。我的教育叙事,得益于这些理论的鼓励、指导。
今天的博文,写了半拉字就“待续”,因为应邀打乒乓球。原先说,课余两件事最愿意做,一是打乒乓球,二是运动后小饮,自去年11月18日以后,又多了一项,乓乒球可以不打,小饮可以不参加,即使参加后,回来也得赶紧打开电脑,写写叙事。开头说了:当一个行为成为习惯,每天不做就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就像洗脸、刷牙一样,不洗不刷就觉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