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935: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起
(2018-02-13 23:18:4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935: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谈起
在装订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稿的时候。顺手用桌子上的一个订书机,结果不仅没有订好,而且订书钉直接卡在订书机里面了。我使劲拔,也没有拔出来。
见此情景,同事给我换了一个订书机,订好了,并且说:“卡在里面不用管了,待会我们用螺丝刀会很容易的抠出来。”
我谢过同事,想到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有时,有些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生借书说》陈述的一个事实——“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读《道德经》的时候,是借了同事哥哥的一本书。那时,书店里很难买到,也没有现在通过网络购书这种条件。记得看这本书喜欢,想到长期借阅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就将这本书全文抄了下来,包括其中重要的注释。后来,我就是看着这个抄本,将《道德经》全文背诵下来的。
后来,买到了几种版本的《道德经》,看到在原文和注释方面的不同,却没有再像原先那样认真诵读过。我看到各种华丽精装版的《道德经》,但是我最诊视的还是我那个手抄本。那个手抄本上,有任何其他版本上没有的东西。我常常回忆起抄读的时光,和抄读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论语》这本书,是我在集市上花了两元钱买的,是少年儿童版的。也就是看着这个版本,我认真啃读了这本书。很多句子,我抄过近二十遍,诵读也不下三四十遍。到了最后,我几乎能默诵整本书中的内容。
当我几乎完成《论语》整本书的诵读以后,我彻底明白了《论语》一本书乃至其中的一句话,并非熟读成诵能理解的。不是注释者专业能力差,他们都是有大学问的人,甚至是某些方面具有权威的大师。《论语》这本书,必须用心灵感悟并身体力行。用某位学者的话说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参与叙事者共读中,我曾经想通过线上阅读写出读后感。后来发觉线上阅读,我的颈椎实在难受。于是从网上购买了相关的书籍来阅读,最近一年多来网上购书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大概属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
近日诵读佛经,其中有相关的词:大利根器。大利根器,常常用来代指那些学佛天赋极高的人。于是突发奇想,实际上在学习和修行的过程中,自己的身心也是学习、修行或者做事利用的器。身心状态好境界高,自然事半功倍;反之,则是事倍功半。
在叙事者群里,我结识了很多一边读书写作一边工作生活学习的同事。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做法作为和心态境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可以说是我成长的阶梯。实际上,我努力提升改善的就是我自己身心之器。要让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等人生各个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完善提升身心状态和境界是首先要做到的。
于是我的读写,也便有了助力提升改善我的身心状态的天赋使命。不仅要靠读写,也要靠历事练心。古圣先贤都是这么过来的,我发现叙事者中的优秀同事也是如此。孔子曰:不践其迹不可入其室。赵成峰,努力前行吧——在每个瞬间即逝的时光中,不停步,不犹豫,不左顾右盼,坚定信念,坚定前行的脚步!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非常欣赏的孔子的另一句话:“君子不器!”作为一名有修养的人,不仅要利其器,而且不能桎梏于某种有形相的器上,如工具,如书籍,如读写,如身心,如历事练心。因为一个修养高的人的担当,不能局限于某件事情或者某种具体的形式上,而是拥有悲悯情怀时时处处肩负起自己的天赋使命!任何的拘泥,都是对这种天赋使命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