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930:教师的学生朋友,有哪些类型
(2018-02-07 21:45:2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930:教师的学生朋友,有哪些类型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有些“忘年交”。这些学生,在与教师相处的教学活动,结下了较深刻的师生情谊。
两年来,我坚持写教育叙事,并在教育实践中学做学生的真朋友。我的学生朋友中,有哪些类型呢?
一、那些“学霸”们。他们会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追根问底。他们不满足于教师给予的现成答案,他们会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并表达出来与老师交流。教师与他们在学科学习中,相互探讨交流的机会较多,形成了一种在学习文化知识中建立起来的友情。
二、那些专心听课的学生。上课时,学生容易走神,教师也容易失去课堂上应有的激情。总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非常专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说过的话自己忘了,这些学生也想着并认真照做。看到学生认真学习的样子,教师也受到一种激励。由于师生的这种相互激励,彼此都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那些乐于助人的同学。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一种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团队的凝聚力和共同成长。课堂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习得,同时也有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和助人为乐精神的展示。这些同学,或者在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上给同学一点拨,或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些付出。这些同学,实际上在有意无意地帮助着老师和同学。
四、那些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同学。一个班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来自于那些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好的同学的带动,也来自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差同学的不懈努力或不断进步。他们的进取精神,也激励着老师和同学们更好成长。
五、那些与老师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有些学生与老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沟通起来达到无障碍沟通,可以说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举动,师生之间就能心领神会。这种情况下,师生会相互引以为“知音”。由于这种光晕效应,这种学生会主动与老师亲近,老师通过这些同学更好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六、那些与教师意见常常相左的同学。有些同学,因为生活经历和家庭文化熏陶,他们的看法常常与教师的差别挺大。这种同学,时常提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想到他们,常常就会想到要努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律。有这样的同学相伴,教师更注意师生交流的艺术。
七、那些与教师性格互补的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同样不是完人。一个尊重理解教师的同学,能及时感受并指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失误,实际上对教师是一种莫大的帮助。有人说,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贵人。教师,也常常把能帮助到自己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贵人。
八、那些不善表达心地善良的同学。在每个班集体里,有那么一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不突出,其他才华也没有能展示的。他们总是处于教学活动的边缘地带,但是他们却珍惜并守护着自己边缘的位置。实际上,他们非常优秀。因为,他们从课堂文化学习中没有多大的收获,却依然坚韧不拔参与这种集体活动。他们都具有“君子成人之美的”品格,教师也非常尊重他们。
九、那些难以安分守己的同学。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难以遵守纪律认真听课。实际上,这些学生在无意中扰乱课堂秩序或者纪律的同时,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大的受害者。教师在课堂上,让他们有个展示自己优点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事可做,不觉得自己被孤立。无形中,师生会建立真正的友谊,与学习文化知识技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