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902:助人课堂,体现在哪里(3)
(2018-01-12 15:14:2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902:助人课堂,体现在哪里(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落实
教育叙事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写作者个人的一种文化救赎。这种救赎,来源于自己过时的念头和言行的清空,来源于对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新发现,及在此基础上的朝向和努力。
每堂课不仅是学生身心成长中的一种历程,也是教师身心得到历练和修行的过程。更有一种贴切的说法,就是先做学生再做先生。即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宝贵的教育教学艺术和财富。
在一间教室里,文化的领跑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确切的说,优秀学生的领跑,更有感召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这种领跑潜质,并将学生的优秀行为广而告之。让同学们,都看到这种优秀品质,感受到这种优秀品质,萌生发掘自身类似优秀行为的冲动和行动。
一、助人为乐的例子
孙越洋同学,乐于为班集体和老师同学服务。阴云密布的一天,同学们离开教室去微机室上课,其他人没有想到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陈越洋想到了,主动留下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为这件事情,我和班主任都表扬了陈越洋同学。其他的同学,感受到了一种震动,也学着他的样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和班集体。举个例子,准备投影的同学正忙着,其他的同学会主动帮忙。
以前某个同学忘了带课本,同位只是举手报告老师。现在,同学会主动让忘记带书的同学一起看自己的课本。
为了给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我们都给这样的同学一个日常习惯奖励份,内容包括:学习优胜奖,提问问题奖,主动发言奖,助人为乐奖,积极参加活动奖。
二、尊师重教的例子。
教师要让学生尊重自己,让学生尊重教学活动,让学生尊重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美好品德,这种尊重不仅是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还要包括及时“纠正”老师“犯下的错误”。
自己以前常觉得学生书写有问题,“满花乱草”让自己头疼,于是将原因归在学生不认真上。一次板书后,学生说“认不出”自己写的字。自己一看,这是常常写的一个连笔字,于是纠正过来。因为笔者提倡学生给自己“纠错”,其中有个同学就给我提了这样一条:“老师,板书不能写连笔字!”
后来,我一直留心自己的板书,注意要工整清楚,同时注意点评学生在作业本试卷上或者黑板上的书写。我发现,同学们的书写变得越来越好,我还不时评出几位书写特别漂亮的同学,请大家注意学习!
一次,在单元自测时,我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利用试卷中的图文信息,这将影响这次自测成绩,为了让学生关注这一点,就大声提示同学们:“注意问题的答案就在卷子上,大家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分管纪律的同学马上举手,我让他站起来说。他说:“老师,考试的时候不能说话!”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莽撞,我表扬了给我纠错的同学,并表示了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懂规矩守规矩,教师也不例外。如果教师把自己放在班规之外,要求学生做的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那么这种所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应付上。
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例子
在助人课堂的建设上,教师首先把自己放在了助人和被帮助的位置上,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赶有目标学有方向。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同学科的孙老师,教育教学丰富,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教学质量也非常突出。我为了上好结业班的地理课,我先听孙老师一课,再上自己的课。
我对于每节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总觉心中没有数,于是一边听,一边思考预言自己的教学方案,接下来上课实践后再反思。一学期下来,我听了六十多节课,写了写了十几篇听课随笔,写满了四本听课记录。
在这个阶段中,我感受到最大的收获,还是心灵和思想上的一种历练。“放空”自己,将目光对准身边的真善美——我常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这一段人生经历。
学生们在帮助我布置课下作业时,也是你拿出一个方案我拿出一个方案,如果意见相左或者差别很大,就各自陈述理由,选择最有意义最可行的一个方案。有时,我也参与学生的这种研讨。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知识技能学习的层面。也许多少年以后,离开了校园,我们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他们这种群策群力的行为将铭刻在脑海深处。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会感受到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作用,有时微不足道。这种教育影响,有内心深处的,有具体形式上的。
实际上,教育没有那么多新的花样和形式,更多的是言行举止中心灵和性格的摩擦和碰撞。这些摩擦碰撞中,就有了具体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