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901:助人课堂,体现在哪里(2)
(2018-01-11 16:29:1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901:助人课堂,体现在哪里(2)
助人课堂,体现在对于文化价值的认同。
这种文化,有它的渊源和有意义的朝向。这种文化,我用了六个字来概括:自信自律助人。
自信的现代文化基础,几乎人人知晓。没有哪个不自信的人会真正成功,没有自信就像是一棵植物没有了根茎叶,很难长出花朵和果实。
每个人都想走向成功。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信,来源于对于自己选择正确性的坚定信仰。实际上,不管是自己认知层面上的道,还是自己选择的正确性,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说,每个人都不会拥有百分之百的自信。即使像孔子那样的人物,也是在“闻道”的路上。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以,孔子在教育之路上,他提出的方针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努力朝向正道,就是努力接近正道。孔子也选择了一种比较实际的做法,不能真正融为一体,那么就努力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己的思想作为并非道本身,那么又有什么必须坚守的意义呢?“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一点,有点类似老子的“无为”。这种“无为”,常常被人误解为“无所作为”而贻害众生。“无所作为”,肯定是不对的,这也是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诟病之处。应该怎么样做呢?“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笔者理解,不去抱怨他人和环境,学习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做法,努力去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确立和更大化!
孔子还有一句话:“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弗畔矣!”
约之于礼,这个礼,就是下学上达。“达”,孔子有解释,就是“察言观色,虑以下人”。笔者以为,这里的“下人”,就是“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
博学于文,包括各种渠道的学习。
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也包括向自己学习,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珍贵的学习资料。叙事者,坚持教育叙事,就具有这种意义。
来源于自己其他信息渠道的获得,如网络上的优秀的博文,对于优秀书籍的阅读。
来源于自身现实生活中的德,虽然鲜活,但是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都往往有所欠缺。作为一个坚持写作的人,深切体会到,那些被他人认可的文字或者发表的文字,往往都有深刻的体验和内容形式上具有特色性的东西。
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呢?首先看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那些经过读者认可的,那些给予自己帮助和启迪的。实际上,每个人适用的好书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人生路上需要的书籍也不一样。应该具有拿来主义的勇气,应该具有不断扬弃的过程和历练。
自己参加叙事者共读共写以来,除了看共读书目以外,看的书也比较杂,也就是学习的渠道也比较没有桎梏。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一个学以致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朝向!
在谈自信的时候,读者看出了,自律和助人也在其中。
这种自律,就是绝对谦卑(“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基础上的广泛学习。
这种自律,就是学习并践行为他人社会服务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尤怨。
一开始,我是有怨气的。后来明白了,“祸福无门,唯业自招”。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该还债的还债就是了,抱怨是一种没有知识文化目光短浅的表现。如果自己还在尤怨,那么未来得到的是更大的祸患,因为欠下的债长利息了。以前,总是羡慕别人从他人和社会中获得什么荣誉和名利,现在我知道那一切都是他们用艰辛持之以恒的付出甚至是用更大的代价换来的。认识到这一点,也便变得更加自信了。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一个帮助他人和社会的人,怎么会没有更大的回报呢。即使暂时没有,因为他懂得“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以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