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882:检查验收文化

(2017-12-27 08:24:2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882:检查验收文化

最近学校迎接教育均衡县检查验收,其中有个细节让我难忘,就是检查时将那些办公室里的个人用品藏起来,将班级走廊里放着的不雅观的卫生工具藏起来,抽查时间过后拿出来即可。

其间,不用说,有着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以及做着大量迎检工作准备者的无奈。

这里面便有了三种文化,“藏”文化,“瞒”文化,“熟视无睹”文化。

一、 笤帚上的绳子

课间,看到一个同学将笤帚拿在手中把玩。笤帚上的线绳已经扯落下来一截,这位同学就摇晃着这段绳子,来回晃动着笤帚与同学闲聊。

S,你没有看到笤帚在你手里喊疼吗?”我看到摇晃笤帚的,正是学习尤为突出的S,于是这样说。

S冲着我笑,但是一脸发懵,似乎在问我:究竟怎么了?S可以说是一个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同学,出了组织管理能力弱点几乎没有什么毛病。

我过去,将笤帚上的绳子缠了几下想系起来终究未果,旁边的两个女同学说:“老师,我们弄吧。”

S是无意识的,其他与之聊天的同学也熟视无睹了这种有损笤帚的行为。

由于笤帚本来就不怎么结实,同学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或者有着一种人为的损坏行为,看同学们用过的笤帚简直惨不忍睹。

这些已经被损坏的惨不忍睹的笤帚,仍然在被同学们使用着。在使用过程中,也就少了一份对笤帚的怜悯,就像是S那样。不管是将这些笤帚摆放在教室的一角或者在某个其他的地方,也很少有人将它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这一个细节上的失误,就暴露了教育的硬伤。

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扫地的时候,像莎士比亚在写诗一样,像米罗开朗在雕刻一样,像达芬奇在作画一样,毕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笤帚藏起来,才把这种教育的硬伤遮过去。

一次我突然心发感慨:“一个人没有多大能力,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也好。”“你以为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更好培养吗?”同样当教师的妻这样问。“更难!”我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回答。从我身上,我就有着深刻的体会:我觉得取得一个好成绩比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多了。

二、不要因为能“藏”而“熟视无睹”

“将办公室里不属于办公用品的个人物品藏起来!”

听到这个建议,我立即想到的是收起我双盘用的护腿和自己上下班路上戴着的脖套和帽子。

很多时候,教育关注的是具体的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往往被忽略。不仅中国的教育如此,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教育也是如此。

作为双盘,我曾经在教室里给学生做过示范,说明这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同学提出要跟着我学,但是我没有答应教。因为教学双盘并不容易,曾有一位小学校长在全校推广双盘被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最后因为部分家长反对叫停。当然,我的在课堂上向我的学生介绍双盘,就像是介绍一种知识技能一样,只是一笔带过。

据说在中外名校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的搜狐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清华大学请我执教的话,我一定教授同学们双盘。已故苹果公司总裁都是双盘的收益者,还有印度的总理莫迪更是将包含双盘的瑜伽作为一种印度经济文化品牌推向全世界。

有句话我很欣赏: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但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只好将它“藏”起来。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我常常采取这种“藏”的态度,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的事情,遇到拿不准的就“藏”起来。“藏”起来,可以避免一时的尴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利益的丧失。但是我想提醒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的一些同事们,不要因为这种“藏”把应该关注和修改完善提升的事情漠视乃至熟视无睹!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自己的情绪念头和言行是“藏”不住的,“藏”能够应付的只是走马观花的检查者。面对所要“藏”的东西,我更应该有古人慎独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仰:“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