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849:随便说话,仅仅是一种习惯吗

(2017-11-24 11:12:0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849:随便说话,仅仅是一种习惯吗

午自习值班和看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自习,因为同时看两个班级,于是感觉到一个班的自习纪律非常重要。

那些随便说话的同学,我们定义为一种习惯。

很多习惯随便说话的同学扎堆,这个班集体的自习纪律就非常混乱,继而影响到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整个学习和行为习惯。

一、随便说话,是一种语言素养差的表现

随便说话,不仅是一种习惯,是缺乏某种修养的表现。老师们或者家长,都有一个体会,让那些随便说话的同学不说话很难。如果用强硬的态度,制止他们说话,他们甚至会憋出什么毛病来。

说话随便了,成了习惯,不仅是一种语言习惯,而且成了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走进学校食堂吃中午饭的时候,会听到周围嗡嗡嗡的说话声,究竟说什么,这些内容必要吗?这些交流的内容有意义吗?这种交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吗?回答非常肯定的,自然不多。

有人在升国旗的时候讲话,有人在开大会的时候讲话,一者是对于仪式的不尊重,再者就是对于发言者的一种不尊重。这种不尊重成为一个习惯,也让自己成为一个很难赢得他人尊重的人。

随便说话的人,往往不能正常高层面上与他人沟通交流。他们缺乏一种自律文化,缺乏一种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方法途径和艺术,说得更加严重一点,就是他们缺乏一种好的道德品质(当然对于多数人而言,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导致的一种道德品味的不足)。

随便说话,客观上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精力。鲁迅先生说得非常深刻:“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

孔子也对于言语有过精当的论述,即说话是要看对象场合和各种内在外在条件的。孔子还非常深刻的指出,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因为夫子懂得,言多必失。他曾经忠告弟子和儿子:“不学诗,无以言”。就是不熟读《诗经》,是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和需要遵循的道理的。

我们现在教育学生或者孩子,说话就是表达自己的意愿。实际上,我们常常忘记了教导学生或者孩子同时要关注表达的对象和场所以及时机,而后者才是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学会说话,让语言时时处处散发正能量

懂得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文化,人们就不会随便说话了。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知道:中国儒释道文化中,对于语言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引导。《道德经》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要喜欢听好听的话,那些好听的话大多是虚的,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佛经中提倡真实语,反对说一套做一套,反对花言巧语,反对妄言,反对想当然而言,如果不注意这些说话中存在的问题,说这样话的人死后会下拔舌地狱。所以学佛的人,学习修止语。就是不要乱说,想想这话有没有道理,想好了再说,任何话语都是要担责任和承担后果的。儒家文化中,对于语言的态度,我们从上文中已经知道。

有句话这样说:“流言止于智者”。现代社会,不仅有人在现实生活中随便说话,还借助网络工具随便说话。更有甚至,通过网络散布流言蜚语。法律规定,传播流言蜚语,达到一定程度是触犯法律的。

每个人,都不要等到触犯法律了,才去慎重对待我们的言语,就要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慎重我们的言语。需要说的,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一定要及时说。不需要说,说了害人害己的,坚决不要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树立一个利益他人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自己拥有一种悲悯情怀,增长自己明辨言语是非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