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845:鼓励发言中,教学被拓展
(2017-11-19 21:50:5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845:鼓励发言中,教学被拓展
很多老师,都曾有过学生不主动提问题的困扰。仔细回想分析一下,学生不主动提问,与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提出问题了,教师一句“讲过许多遍了,怎么还不会?”或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让本来比较敏感不够自信的同学彻底打消了提出问题的念头。
于是,接下来是教师一遍遍的讲,讲一些让学生的思维已经变得麻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一遍遍的听,用的是耳朵并没有用心和头脑去思考。
一、善于纠错的“慧眼”,就在身边
新初一,我利用这个师生认识的机会,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课中出现的失误或者教材教辅中的失误。
为了让这种鼓励落到实处,我启动了提出问题加奖励分的制度,从1分到5分不等。期中考试前后,学生发现了最近两三年期中试卷中使用的六大板块图中的一个失误,即六大板块图中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界限“消失了”。
这个六大板块图,在最近三年的考试中连续使用过。出题的老师没有看到这个失误,我也没有看到这个失误。
这种纠错,让学生自己变得更加严谨。因为每个地理老师都知道,新初一的同学常常忘记在图上画线或者标注箭头等细节性的要求。这种疏忽产生的原因,是师生都习惯了想当然的看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忽视了严格审题这个环节。
这种纠错,也包括我自己给自己纠错。学生找出我讲课中的一个细节失误,奖励1-5分。以前,我有过这样的教训,就是自己讲课中有失误,个别学习好的同学听出来了,出于维护老师面子的原因并不给老师指出来。大多数同学,没有察觉到老师失误,从而受到误导。这种错误的纠正,需要等自己本人察觉然后另外拿出时间来纠错,付出很大教育成本。落实给教师纠错后,我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发挥教育机制,不用担心自己出现细节上的失误。因为有学生认真“审查”我言语中的每个细节。甚至是自己的某个词语用的不够精确,也会被学生找出来并当众公布获得我给与的奖励分。
二、我遇到难题,学生帮着讲
在讲评试卷时,选择题中有个选项是“基尔运河”。有同学问:“基尔运河,在哪里?”我回答:“不知道。有同学能够给同学讲这个题奖励五分。”虽然这个选择题,不用知道鸡基尔运河的位置就可以做,但是那毕竟是一个问题。
下一次上课时,一个同学打开自己的日记本,指着上面的记录读给我听。我看到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基尔运河的位置、由哪个国家修建、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上周五,我讲《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讲到风力和风向的符号时,有同学问到:“九级以上的风力风向怎么标注?”我作为一名教师,也只是明白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几种风力的表示方向。我坦诚相告:“考试一般不考这样深的内容,我也不会。”
周六时,一个学生Y就在群里给我发来信息:“老师,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关于风力符号的有关知识。”我看了以后,也增长了知识。于是将她提供的信息发到班级群里,并明确表示给予她2个奖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