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69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822:《论语》解读分享一

(2017-10-30 10:11:0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822:《论语》解读分享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有位老先生在解读时,这样调侃:有朋友来,烦闷乎!为什么呢?因为朋友来了,要陪他吃喝玩乐,其他的正事不要干了。就是这样,还常常照顾不周落下埋怨。

孔子在这里讲的朋友,怎么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呢?实际上孔子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同样的学习钻研兴趣爱好的人。可与适道,可与共学,可与立,可与权,是难得的。可以说,是鲁迅先生眼里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实际上,老先生调侃时说的朋友,大多是损友,即人们常说的酒肉朋友,这样的朋友可以一起玩乐不能相互担当共同成长。

所以有朋友来了,感到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给人一种从天涯海角远道而来的感觉,让人觉得非常想亲近。还有人说,“咫尺天涯”,这样的朋友我们身边就有,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情绪念头言行不够好,没有发现。正如雕刻家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身边不是缺乏这样的朋友,而是缺乏发现这种友谊的眼睛”。为此,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朋友!”

每个人,都希望遇到一个好的真正的知己,不是背后出卖自己给自己捅刀子的所谓的朋友闺蜜,那么就要努力做到最好最优秀。也就是,当自己不断变得更加美好起来的时候,自己就会有发现身边真正朋友的慧眼。大家都懂得一个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要想真正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境界,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变得一天天更加美好一点点的时候,那个让你心仪内心愉悦无比的朋友,就在与你来相会的路上了!

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很多同学读到这里不明白:我们天天学习非常累,特别是那些需要做的题或者背的内容一遍遍的重复,总是让人有一种想吐的感觉,怎么会感到愉悦呢?

《论语》中所说的“为学”的真正的内涵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过程中必须坚守的一种操守。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周围的人因为自己的成长变得更加安然,世界因为你的学习变得更加美好,天下因为你的学习变得更加太平!

感觉学习累的同学,首先将学习的目的建立在了一个更高分数的基础上,建立在了为自己谋取一个安逸的职位和好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这种学习是以自私自利为目的的,很多情况下是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的,觉得累也就很自然了。“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利益他人社会的人,得到天道庇佑,自然愉悦!

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活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就是自己或者他人常常抱怨别人或者领导不了解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说他们不够尊重或者重用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反思一下,当自己真正拥有美好的品德和他人社会发展需要的才能,何必为此而烦恼甚至生气呢?

谪仙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觉得这不是浪漫主义的,这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每个人,都要挖掘培养自身的潜能,让它更好的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这才是最实在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文质彬彬”的君子,不管内在素质还是与人相处都努力做到更好(或者最好),那么你不仅不会为别人不了解自己生气,而且会认为那个不了解自己的他人或者领导,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醒你做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