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818:身心愉悦中的收获
(2017-10-25 11:13:5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818:身心愉悦中的收获
仅仅是活着,有质量的活着,肩负起天赋使命的活着,是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课下,我来到操场上打太极拳,为了我的身心更加充满活力,为了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为了更好的做到教学相长。
“打太极拳,也是传承一种文化!”老师的话,言犹在耳。没有人会想到,我在打拳中备课。一些教学活动的细节,都是在打拳中想得更加周密的。
一、操场上,认真做“无用功”
同样是打拳,每个人打得各有特色。但是其中的精髓大都一致,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骨骼结构等等各各大同小异。
打拳如此,教学也是如此。“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教育文化理念,也是在打拳和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扬广大的。每个老师都在备课,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个老师同一个班级授课其状态和教育教学方式艺术也在变化之中。
实际上,一个内行人看,虽然同样一套拳,同样一个人在打,不同的时间场景不同的身心状态下那套拳有着大大小小的差异。就如同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一样,他自己也无法重复那时那个地方那个情境下留下的这份墨宝。
有人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话是有道理的,新鲜的不仅是每天的太阳,还有每个人的身心。有一种思维方式叫做“归零”,实际上孔子文化中早就有了这种理念,那就是“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归零”,不是让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知识技能思想理念,而是不执着于自己的所谓的知识技能思想理念。只有真正“归零”了,才能善待日渐成长中的自己和学生!教学如此,其他的工作学习生活也是如此。
将一切俗物抛开,子啊操场上随着跑步的学生一起运动,他们在练习励志操,我在全身心的打太极拳,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归零”行动!
实际上,那些喊着励志操口号跑步的同学们,也是在“归零”。此刻,他们的队列中将自己“归零”,融入了队列做着一种步调一致的运动,喊出响亮的口号的同时也将自己身上一种被称作是热情和潜能的正能量激发出来。
如果用中国的书画理论来做个比喻的话,学生的励志操是楷书,我的太极拳是行楷。
二、让同学们思考答案的“评理”
找我评理的学生。
我正在打着太极拳,四五个男生做完了励志操朝我这个方面跑过来了。
第一个是Y,远远看到我就笑。这个孩子,似乎与我心有灵犀似的。我已经把他看做自己的贵人了,他的确在很多事情上帮助了我。
我怕学生误解,认为老师在打拳。很多学生老师考虑到搏击谁胜谁负的问题,实际上把一种健身心的运动理解得过于狭隘了。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误导,所以Y一走进我,我就说:“我在健身,也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太极拳,中国国粹之一,你知道的。”Y微笑着,似乎我的解释有些多余。
跑着过来额头上冒着汗的Q说:“老师,您给评评理!某某常常在教室里放P,完了之后却嘿嘿的笑着说你们闻闻!”
看到每个孩子认真听我讲的样子,我说:“首先,这个常放Q的同学,这是他的一种生理现象,他自己说了不算,虽然可以调理,我想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这件事情明显影响到他人,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至于他说的话,肯定是胡说八道。我觉得他真实的状态,是难受的,因为他很定不愿意如此而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我们对他这种生理习惯,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他事后的言论,那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我的建议是,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有这个弱点怎么办。因此,不嘲笑,不冷言冷语讥讽,就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也有需要人谅解和帮助的地方。至于这个同学本人,我们希望他想到一个办法能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不出现或者少出现这种状况。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人,都是关心同学关心班集体的积极分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处理得很好的。比如,一个同学作业拖拉、上课走神、作业写得不正确,我们我们应该嘲笑他还是鼓励他帮助他督促他呢?”
三、不仅要学会“望闻问切”,更要学会“开方抓药”
“七大洲四大洋和六大板块背得怎么样了?”我顺便问了,毕竟教学是咱的职业也是专业吗?术业有专攻,不可偏废的。
“没有问题,都背过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得干脆。
实际上,这正是我担心的,就是有些细节学生并没有注意到。
于是,我换了一个问法:“土耳其海峡怎么写?”K同学逐个字讲出来。
Y同学告诉我:“我们没有写答案,只是背过了。一班的,背了,也写上了答案。我看一班这样,也写上了。”Y的话语,告诉了课代表和每个同学对于作业的意图理解差异,或者做作业的状态的不同。
“是啊,我们背过了,如果写错了,等于不会!你们检查同学的时候,也要他准确的写出来。”发现问题的过彻骨,也是将学习推向深入的过程。
“土耳其海峡,位于哪两大洲的分界线上呢?”我继续拓展这个问题。
“亚非分界线。”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出错。
“怎么成了亚非分界线呢?想想亚欧分界线都有什么?”我从源头上梳理思路,同时想到同学们记得不熟。
事后,我想继续与板块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更好。如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那么地中海的面积在扩大还是缩小?用板块学说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这些看似非常细小的问题,都有一种理解关注识记上的其他原因,所以慢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问题,让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都在一种比较自然的教学活动或者师生互动中,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善行者无达迹”,一切只是适合而已。教育教学如此,这是每位教师静下心来要练的一项基本功。作为教师,还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就是在课堂上学会望闻问切,并及时帮助学生“开方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