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815:地理教学吹响集结号

(2017-10-23 17:09:2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815:地理教学吹响集结号

初一地理进入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部分的学习和复习,需要检查的内容多了,而且比较零碎。鉴于有些同学被督促得紧了,这部分内容就掌握好了。就像是交通违章,查得紧了,好习惯养成了,安全事故就少了。

交通安全,可以靠摄像头,可以组织警力,教师的教学活动靠什么呢?学习小组。

一、课下辅导这样进行

周一的中午辅导,本想找四五个或者五六个同学,结果来了十二个同学。

其中有几个还是学习基础比较好的,于是她们便分别任命为组长,除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以外,就是检查其他三位同学完成学习任务。

这部分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而言需要熟能生巧;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需要“死记硬背”!小组长,或者早早完成任务的同学也参与小组长的工作,变成了熟能生巧类型的学习。这些同学,在检查中还要辅导同学如何学,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式方法。

我安排了任务,就在一边观望着,对这次师徒互助学习活动践行评定打分,

帮助别人的小组长,要加分,先背过参与帮助别人的同学,也要加分,就是要养成一种主动学习助人为乐的习惯。

这个过程中,我只是检查了两三位小组长的作业,抽查了一位普通组员的作业。另外的时间里,我主要在观察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因为有加分项,有三两个普通的组员学得非常积极,效率也高,加上积极完成任务的组长,占到总人数的40%。除此以外,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我也看到学习非常勉强的同学,在老师面对面的情况下,基本也是全力以赴地学习。有两三个同学,在等着组长检查,也就是他们的学习任务完成得比组长快。我没有实际检查,先作为一种情况记录下来。但是,如果他们提前完成了,在我有时间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找我检查呢?是严格按照规则,还是平时就是这样等待,还是在这种状况下享受着自己完成作业的快乐?根据我的评估,她们实际上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整体学习没有好处,实际上两人也是整体学习状况比较弱的同学。

二、 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是那块短板

    学会完成作业,是初一学生的一大必修课。每门功课学习作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地理学习作业,照搬数学语文英语历史生物的办法都不行,必须让学生找到这门学科的突破口,找到突破口了师生才走上了正规。

课堂上怎么办呢?特别是自习课。自习课上,老师不是面对这十来个同学,而是面对三四十个同学。

根据课下辅导的经验,就是给同学加分:给早完成作业的加分,给主动帮助同学的加分。早完成作业的,就可以担任组长或者组长助理,也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包括激励同学,交给同学方式方法。第二条经验,就是明确学习内容,包括识记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以及穿越它们的特殊纬线,识记大洲大洋的分界线,识记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学会分析判断各个山脉形成原因和扩大的海洋和裂谷带的形成原因。

如何组织这种学习呢?

这涉及到一个作业检查的问题。这几天地理作业布置有些乱,同学对于作业内容不明确,给检查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设置了学习底线,就是学生的薄弱项,即认真识记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规律。至于其他的练习题,只要学生有兴趣了,那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基础知识技能和良好习惯,就是地理学习的短板,希望自己的措施能够有效。

当然有同学还问我,地理填空题是不是挨个字背过,当然不是了,把其中的地理知识用别人提问自己回答填空部分就可以了。

三、 老师,没来听课怎么办

当我确定了需要看图识记的四个作业题时,有个同学D着急了,举手告诉我:“老师,我上节课没有来听课怎么办?”我说:“你只要看书或者问同学会做了就行了!”可是D依然数次举手强调:“老师,我上次没来听课怎么办?”当时,我非常着急,只好冲他吼了一声:“假如你参加高考中考了,你告诉监考老师说我有些内容没有学过行吗?”他笑了,但过了一会儿继续举手:“老师,这些内容我不会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冲他说:“假如上战场了,你忘记带枪了怎么办?”这时,孩子有些要哭的样子了。

这时,我发觉自己思路和学生不是一回事,学生是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了。

我当时明白,学生看到老师非常严厉的强调必须完成这些作业,完不成的要站着背过,感觉有些恐慌不知道怎么应对。我的回答已经很明确了,可以学生的情绪依然紧张。实际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我已经让自己达到极限。中午不休息找学习较弱的同学补习功课,这个同学如果早一点告诉我的话,我会给他补习功课的,但是他在我强调检查的时候才紧张确实让我自己无法抽出空来单独辅导他甚至安抚他的情绪。好在,我想到了助人课堂宗旨,让小组长帮他呀!我问了小组长S,小组长告诉我:“他没有提出问题!”我安排D,就找小组长,不会的问题问他就行了。

通过这件事,同学们的助人意识和求助能力都需要加强。有必要的话,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下专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其中的一些礼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