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09:“和风细雨”与“当头棒喝”
(2017-10-17 23:50:5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809:“和风细雨”与“当头棒喝”
日常行为习惯加减分制度,对于初一的新生特别有意义。初一新生,对于初中学习生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学生出错是一种常态,一味的由老师表扬批评不仅老师疲惫,学生也会对这种教育管理方式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师生一起制定出一些加减分的细节并严格落实,则会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加减分的真内涵
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人生导师。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技能,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相应的教育引导责任。
这个时候的学生,随着学习生活的丰富,在很多方面与教师有着更多的接触交流。这种交流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和性格不断发生着种种摩擦和碰撞。有些情况,不能简单用对错评判,实际上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不适应。有些不适应是需要调整的,比如随便说话不能集中精力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集体荣誉感不强不够乐于助人等等。这种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明确目标要求,需要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需要一种日积月累完成从量变到质变。
加减分制度,在这个时候引入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的载体。如助人为乐加分,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加分,比如学习或者行为习惯进步加分等等,这种制度的建立旗帜鲜明的彰显了一种班级文化,而且加减分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成长的阶梯。
如果加分,是一种肯定激励的话,那么减分则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加减分的态度,有时作为教师的自己也参与其中,让学生作为评委给自己得分和减分,有时学生无法操作就自己给自己得分和减分。
如果自己给自己加分是一种自信的话,那么自己给自己减分,是一种展示,展示自己改掉不良习惯的勇气,是一种请求大家帮忙帮助监督自己的别样的求助行为。
加减分制度,很好的体现了师生相互督促激励的方法,属于教育管理中的“和风细雨”!
二、“矫枉过正”也得用
“老师,这个同学抄袭,该减多少分。国庆节假期,有加减五十分的情况。”我听到班长K的汇报,感到有些震惊。
一种震惊,是加减分的幅度较大。自古有小惩大诫的说法,但也有矫枉必须过正的说法。其实,教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有适合学生和老师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我曾看到随便的同学被扣了一分而难受,看到很多的优秀的同学因为加分而内心掀起波澜。这就是加减分制度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每次加减分后我常常与学生分享其意义的原因所在。
我想到批阅作业中那些雷同的错误,感到怪怪的,通过K同学的举证,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或者说我正视了这种现象。抄袭,必出重拳遏制!
菩萨不仅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刚怒目,金刚怒目中无异“当头棒喝”!“矫枉过正”,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