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91:“真哲学”奠基最美人生

(2017-10-02 21:10:1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791:“真哲学”奠基最美人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有些人考虑过,在现实中放弃了,有些人一直坚持着这种思考并前行着。

《苏菲的世界》,让我刚好的认识着自己的前行状态。当然更好认识我的前行状态的,还有叙事者的同仁们。

一、置身“我”以外的境界

实际上,每天坚持叙事的教师们,都在不断在思考中认识自己和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是一种最接地气的哲学——“我是谁?”

教育的本质,就是从对自己不甚明了到逐渐明了的过程,除此之外并没有触及心灵的真正的教育。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习得,并非让心灵得到滋养的教育,所以产生教学倦怠也就在所难免。

《苏菲的世界》中,苏格拉底认识到:“真正的哲学家,在于明白自己的真正的无知。”这是每个成年人很难做到的,因为这是为每个自以为是的人感到恐怖的事情。

两千年前的孔子,是一个认识到这一点的教育者,因此《论语》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也是由于这种智慧,当他栖栖遑遑于郑国郊外,有人形容他“若丧家之犬”时,他坦然对弟子们说“这句话非常神似”!有人可能讥笑这是文人的穷酸和迂腐,实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不仅如此,孔子也与苏格拉底一样,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陈蔡之厄、匡地被围等之后,孔子对弟子的教诲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置身“我”以外,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的崇高境界。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管是作为一名教师或者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们执着于“我”,就会有无边的困惑纠结和苦痛。

让我们走出“我”境界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真正的哲学。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人类哲学史发展的历史长卷,伴随着阅读,一种走出“我”的人生智慧和力量,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展示它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二、找准朝向美好的支点并努力

“我从哪里来”和“我到哪里去”,就是叙事者引领者王维审老师所说的关于教育的“正确归因”和“有个好的朝向”(或者“有个有意义的朝向”)!

每个参加叙事的教师,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就是自己在叙事写作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影响自己的环境,对于自己成长或者失败的原因重新分析判断。重新认识过程中,也就有了一个重新的朝向,也就是选择了“我到哪里去”!

换一种说法,就是老师们在以撰写教育叙事的方式前行在自己的教育哲学之路上。

真正拥有教育哲学相伴的教师,常常容易找回自己的教育初心,或者说他们能容易找回自己的童心。有一段时间里,阅读过大量教育哲学著作的我,竟然将这些作品当成一种知识和技能对待,以至于其挖掘自身智慧力量和童心的力量被忽略了。我想缘木求鱼,就是讲我当时的那种状态。

揣着宝珠四处乞讨的日子里,我非常痛苦,觉得自己年龄偏大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距离差距越来越远,造成教育的很大被动。真正的哲学,是与生命的成长和精神信仰融为一体的,不是一种简单的识记和明了。

为了缩短这种心灵差距,我努力让自己阅读并喜欢上儿童文学作品。我把曹云轩先生的作品摆在自己的案头,抽空就走进这些让孩子们喜欢的世界里。在阅读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些故事中,都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种思考和朝向!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以文学的形式,让少年儿童艺术的形式渗透真正的人生哲学。有了这些文学作品相伴,孩子们能够坚守心灵孤独中的美好,在坚守美好中更多了一份智慧和力量!

真正优秀的教育,就是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者艺术形式,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并指导自己更好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