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92:俺的绘画作品也参展了

(2017-10-03 19:53:0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792:俺的绘画作品也参展了

“每人交一幅绘画作品,国庆节期间办画展!”离国庆节还有十来天的时候,班长在群里下了这样的通知。

开学以来一个月,几乎没有时间练习绘画。偶尔练笔,也觉得“倒退”。心里指望着过一段时间,这种状况会好转。看到群里的“令牌”,心里咯噔一下,有种屋漏偏逢阴雨天的感觉。

一、做个积极努力的“倒一”也很美

几次有过放弃的想法,“不再学画”,心里又有不甘。那画笔落下后画纸上展现的种种美好,不管是一个花朵,还是一片枝叶;还有老师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激励,还有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支持。

每个周末,都到古城的一个小小的画室里,挚爱绘画并卓有成就的高老师,倾心传授着自己的画技,为我们这些“零基础”的学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之路的大门。

“去学画”!成了从我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十几个周末的学习和回来后的临摹,让我不再与绘画无缘。一种新的兴趣的培养,对于我接下来的人生而言,就是多了一份温暖和光。

面对一份光明和温暖,关上自己的心扉,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凌晨,我忍不住画了起来,因为这是通知里交作业的最后一天。为了完成这次作业,从来按时吃早饭的我,也因为忙着作画饿了半天肚子。

询问老师后,得到答复:实在完不成,可以延后一天。

我将自己不吃饭完成的作业发到群里,老师指出了它的弊端:里面的牡丹和水仙没有融为一体。一句话,点醒了我。仓促中,我的绘画的弱点暴露得更加直接。

接下来的一天,我没有新的绘画的愿望,我没有可以画的内容——很难找到一幅我可以临摹的绘画作品。

绝望中,晚上我早早躺下,可供选择的绘画作品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回顾着。《临薛涛笔意》一幅画,闯入了我的心扉。“高贵”,这是我对于这幅画新的解读,也有了临摹的冲动和信心。

也许第二天一早就要完成作业,也许为了按时吃上早饭,我在凌晨三点的时候便醒来并起床开始作画,凌晨五点的时候,我的作业已经完成。同样的非常满意,交给妻一起交作业。

按照惯例,我把第二天的画,也发到了群里,实际上也是想听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非常满意后,脑子慢慢冷静下来,开始看到作品中的一些瑕疵。

妻看了群里装裱好的书画作品,不禁大力赞叹着,我能想到同学们因为参展突飞猛进的提升。看到自己作品的瑕疵,想想这就是功力不够的缘故,人家“现美”咱是“献丑”。想到正在举办的学校运动会上,我也是勇于参与,不管是去年的倒数第一还是今年的倒数第二,我不都是坦然以待吗?

想到这里,我心里反而轻松了一些。这种纯粹为了参与的想法,让我恍然有所得,这不是我参加绘画学习的一种收获吗?人生有很多方面,其实没有必要去争取第一第二的,做个积极努力的倒数第一也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二、赶上参展的末班车

想象着自己充满瑕疵的作业,在众多同学美好的作品中尴尬呈现着,心里就有一种不平的块垒。

自尊被撞痛的感觉油然而生,为了所谓的坚持走艺术之路,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世人只识红与紫不知富贵墨中藏》,授课时高老师随机在课堂上创作的一幅作品,恰好与我此刻的心境发生某种共鸣。我就画这幅画了,虽然我记得老师曾经告诫我们不要临摹这幅画,但是我也记得老师的另外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心动的可以及时记录下来,绘画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记录和展示。

凌晨四点多,我照例早早起来作画,虽然我知道这幅画很可能不能参展,但是我在努力挖掘参展期间自己的真实的最高水平。画完了,我急急忙忙让妻子观看,妻还在睡梦中,我把她叫醒请她观赏评价。妻,也觉得好。并告诉我,可以感到画室看一看,如果以前交的作品没有装裱,可以用这幅画将之前上交的一幅替换回来,如果装裱了就只字不提了。

早上,我们坐着公交车感到淄川没有吃早饭急急赶往画室,希望碰碰运气。

到了那里,一切如愿,成功换下没有装裱的上次交的作业。沉浸在欣赏同学们作业的兴奋中,突然有一种感觉大家“功力”暴涨,妻子则说“逼急出神仙”!高老师也抽空赶来了,给我们几个同学改作业。今年的国庆节,就在这小小画室中度过着,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

有幸观摩了高老师临场为同学绘制《虾》的绘画范本,一边打电话一边绘制一起哈成,已经到了一种看似不用心浑然天成的境界。

只是因为没有吃早饭,加上努力写作业学习老师改画,饿得头昏眼花才不得不离开恋恋不舍的画室。

之后的一天,我们又去了画室,看了十五位同学和老师的绘画作品。期间,也有赶来的同学,或者点评或者录制编辑美篇作品或者设计布置展室。忙碌中,了无所长的我参与帮助悬挂了几幅绘画作品也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