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73:人生中多些纯粹的朝向
(2017-09-22 17:06:0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73:人生中多些纯粹的朝向
做人做事更纯粹些。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表演,根据不同的角色在表演。这种表演,有很多做作的成分也有各种私心杂念在里面。不仅无益于做事,也不益于做人的提升!
年过半百,想过一种纯粹的生活,拥有更多纯粹的人生,因为不多的时间精力确实经不住自己的瞎折腾!
一、榜样人物——唐玄奘
为了摒除自己身心中的各种杂质,我努力的阅读并践行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自己不知不觉对于这些经典文化的亵渎。而且这种亵渎,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
我意识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悲哀。
这种悲哀,就像是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空气中,喝着被污染的水,吃着被污染的食物而不自觉。如果有人对我的这种生活提出质疑,我不是努力地改变这些状况,而是觉得质疑我生活现状的人有些问题。
唐玄奘为了得到更加纯粹的佛文化,历经十几年行程数万里历经艰险到了天竺国,到了那兰陀寺。那是一种生命中冥冥中的召唤,似乎用一般的理性没法说得明白,只能归结为一种信仰和精神的支撑!
都知道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他淡泊名利专心弘法的事情。他途经西域并做了数年时间的逗留,对那里的地理物产风俗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是大唐帝国一统天下需要的重要人才,曾经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极力挽留,希望他留下来在朝廷效力。玄奘汇报了自己所知道的西域的状况,表达了弘扬佛法利国利民的坚定誓愿,也得到了李世民的称赞和支持。玄奘从此率领着助手们,翻译了大量的经书,成为历史上翻译佛经最多的翻译家。
现在大家都知道,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玄奘功不可没。这种功不可没,正是源于他对于眼前名利的淡薄!心中自有斑斓辽阔无垠,现实社会中的一切虽然值得珍惜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努力去做一件事,为自己也为他人和整个社会,淡泊名利去掉自己的痴心妄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一项高贵品质。各个行业乃至全社会,都呼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精品,这种精品的诞生,需要真正静下心来的无数人的努力才能成为现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自身修养的需要,也是服务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没有功利心,不贪名闻利养的去做一件事情,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每个人应该向往的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反求诸己的定力和提升力
现实世界上怎么样呢?
不知道谁将书读到这种尴尬处,物质是经济基础决定着一切,把精神生活的意义无限制的缩小了。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影视剧镜头:一个由于事故变成植物人的人,医生给出的诊断就是如果他求生欲望和意志力足够强的话,会醒过来,否则就永远成为一个植物人。
一个特例,不能说明一般情况。所谓的一般情况,那只是一个概率。对于一个人而言,要么是百分百,要么就是零。由于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不管是潜意识还是思想理念中,精神生活都在这种自我设限中萎靡了。同时萎靡的,还有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物质世界,需要吃穿住行等外部物质条件的支撑,精神生活也需要相关的物质条件为前提。除了健康的身心以外,还有良好的知行合一行为习惯,还有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充实起来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重视了知识技能的提升,因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充盈富有生机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往往是潜在的不被人注意的。人们常常注意到了鲜艳的玫瑰花,而忽视了玫瑰花的根茎叶和它的生长环境!
这种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不需要多大的物质条件的提升,更多的是每个人主观思想意识的改善和外在言行的优雅,是一种“反求诸己”的文化定力和提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