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70:听课上瘾吗

(2017-09-20 22:12:36)
分类: 听课感悟类

NO.770:听课上瘾吗

在初三,先听孙老师的课再去上课,初一亦如是!

我要告诉你:听课有奥妙,体验过才知道。

一、课前这样准备

因为是初一的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并没有完全形成。我提前去,学生都看我,我观察学生。我告诉学生:“我来向孙老师学习怎么上好课,同时也来学习同学们怎样更好学习成长。我要将这些优秀的经验,带到我的课堂上,告诉我的学生。”

经验告诉我,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变成同学学习的榜样的时候,总是以一种最好的状态展示自己。

这个时候,我表扬那些提前做好准备的同学和正在开始做准备的同学,实际上也是给同学提个醒,也是为了师傅来到以后不再为这些琐事费心。

这个过程中,我也是有收获的,我习得了自己上课时如何坦然面对学生课前这种不到位的表现,学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学生不知不觉得到一种管理和引导。

二、做好学习者

课堂上,我不仅听孙老师怎么样组织教学,更看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我不仅仅看,而且参与了与学生的互动。

初一的同学,总是着急参与和老师的交流。这个同学正在让老师批阅课堂作业,那个同学已经开始举手并说话:“老师,我!”这个时候,我不冷眼旁观,就替孙老师过去与这个学生交流,或者解答疑问,或者看他做的对错。

实际上,这个过程,让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一场课前演练。有了这种模拟演练,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怕反应慢,因为事先我已经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严格的说,这个时候,我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老师,而是把自己看成与学生合作探究分层学习的一个同学。我是一个特殊的学生,规规矩矩的与学生交流,没有丝毫的老师的架子和做作,更主要的让学生感觉我是一个年龄比他们的父母还要大的一个学生。

这个时候,我在学习孙老师如何上课,同时也是在做给学生看——如何学习。记得去年在初三年级听课时,我比身边的每个同学都写了更多的字,往脑子里记了更多的东西,不用说我比每个同学想得更多了。

虽然我有这三多,但是我从孙老师和学生身上学到更多:新的理念、新的事物、新的思维和新的美好的品德。

三、下课前余音绕梁

下课前的那个时期,也是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这里涉及到对于一节课内容学习状况的反馈,涉及到对于一节课内容的总结,涉及到复习巩固任务的布置和检查方案。真正一节好课不是师生没有问题的课,而是激发了师生探究、自我提升的课。

看似不经意的作业布置,看似轻描淡写的总结提示,总能显示出一个教师举重若轻的教育教学艺术。如坐春风中,学生对于学习不再觉得累,对这节课有了更多有意义的回味!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结束就是师生教学成功路上的延伸拓展和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