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53:话语的“留白”,在不经意中
(2017-09-08 22:32:3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53:话语的“留白”,在不经意中
“有一个同学,把经度的经写成了径。”孙老师一边巡视学生的作业一边这样说。
我已经看了整个班的作业,写错这个字的同学可是不止一个,大概一个班有三四个吧。
孙老师教四个班,她应该也遇到类似的批阅作业统计结果。
一、“留白”,更容易激发或唤醒正能量
孙老师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一种教育的魅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孙老师这样说不是经过什么深思熟虑,而是一种习惯使然。
我想到自己一种教育体验:遇到“有问题”的同学,不是立即去自以为是的分析解剖所谓的问题,而是跳过这个问题,首先请学生讲出三个方面以上的优点,然后才让学生找出自己可以改掉的存在的不足。
这种方法,让我化解了教育教学中很多师生对立的尴尬,受益的不仅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有那些使劲找自己优点的学生。
每位教师如果留心,就会发现那些自制力差的同学,不是没有能力管住自己,而是潜移默化的不自信导致自己自暴自弃。如果他们真的看到自己拥有光明和温暖的一面,他自身的那些不足和缺点,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减少或者被抛弃。
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人,为什么要盯着自己或者别人的缺点不足不放呢?真正教育的意义,不是给自己或者受教育者找出不足,更主要的是帮助自己或者他人找到自己优点或者长处,让自己和他人更好扬长避短!
特别对于孩子,那些成长力和全面公正分析评价自己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一些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一些所谓的事实。就像是一个癌症病人,在知道他的病情没有具体的什么方法治愈的情况下,一味的陈述这种疾病的潜在威胁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会导致病人身心中负能量爆发!
中医上有句话叫“扶正祛邪”,教育中有句相对应的话叫“长善救失”!
近三五年来,我慢慢确立了自己“自信自律助人”的人文课堂理念。实际上,仅仅有这种口号性的人文理念是不够的,需要自身一系列的情绪念头言行方面的表率作用,更需要教育教学言行中相对完善的艺术性配合。
优秀的教育语言,也像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一样需要“留白”的艺术。孙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教学用语,让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我的教学想到了我的教育组织管理。很多时候,常常担心自己的备课或者讲述或者某种安排有些不完备的地方。然而真正高明的教育教学,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帮助教师弥补这些所谓不完美的所在。
二、老师,我们来看看你
中午,在办公室休息,听到门口有响动,动静挺大的,看到大脑袋上的黑头发在门板上的玻璃窗口直晃。
“谁啊?有什么事?进来吧!”我向门口方向喊,预感到学生找自己有事。因为这个办公室,常常有一个人在里面办公,很多学生是知道的。
随着连续的两声“报告”,伴着“呵呵”“哈哈”进来了两位以前教过的学生,一个是原来的班长(现在也在做班长)L,一个是学地理的得意弟子Y。
“老师,我们想你了,来看看您!”大个头的班长L红红的脸堂却没有一丝羞涩满脸的坦然。
我现在教初一,他们两个就是我初一教过的学生,常常想起给他们上课时的时光和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正在想你们呢!想你们认真学习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的事情,想着你们帮助老师和同学的事情。我就想着怎样在现在的学生中,找出类似你们的同学。现在上初三了,面临着小四科结业考,不要掉以轻心保持最好状态就会有个理想的结果。现在教你们的巩老师学识渊博年富力强,你们挺有福气的!”为了不至于完全成为教学模式,于是转移话题,告诉告诉他们“我现在学绘画!”
“我知道,在你的日志中看到了。”L抢过话头这样说。
是啊,这两位同学都是我的QQ好友。我每天更新的日志,上面涉及到了自己不少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事情。
看看,就这样与这些相差三四十岁的孩子们彼此看看,也是一件欣慰的事情。什么也不说,有些不用说。仅仅看看,彼此的交流中有了更多的“留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时无声的语言胜似千言万语。夜已深了,我似乎写得有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