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50: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

(2017-09-05 12:45:2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750: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环境中的每个细节和环节。

有时,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同一教育现象,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自然也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课上说话的同学

刚刚结束的初三地理结业班的教学中,有个同学H上课随便说话,而且他周围的同学都与他说话,他从来会拒绝。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课堂时间非常紧张的时刻,随便说话让我非常生气。

初三年级,比没有完全走出叛逆期。各种情况,当教师的都应当谅解。谅解,不等于不管不问不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课后,我向班主任宋老师说起这个同学上课的表现,顺便提及,有次我听有个同学喊他“老黑”!当时,我心里一激灵,怎么上课表现不好,还有什么黑社会背景不成?那个时候,我以为纯粹自己吓自己,也就没有在意。随便说话,加上“老黑”的绰号,让我不得不慎重对待,想通过班主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和其他社会背景。

宋老师听我这么说,不禁笑出声来:“别人称呼他老黑,是因为他脸长得有点黑。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学,各门功课都很好。这个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没有问题,他家里是开烧烤店的,放学后早早写完作业就帮父母干活!”

我心头一块石头落地了。

以后上课,同学们在做练习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又开始与他说话。

这个时候,我没有生气,而是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靠近了他们。原来周围的同学,在向他请教问题。注意一下周围的同学,在学习中确实需要帮助,而他就是一个不二人选。

于是,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这几个同学说:“同学们不懂就问,是一种优秀品质;H同学不仅自己学得好,而且乐于助人更是可嘉!以后,你们就是一个学习团队,H就是负责辅导同学们的师傅,每个同学也要坚持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以前,我不明就里,看到H在课堂上有些随便,心中常常有些不快!每次看到H,觉得他也是黑着个脸,没有表情;后来,看到H热心辅导同学,心中满是欢喜,H看我也是流露着喜悦。同样是上课说话,两种不同的心态,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二、考试前一个月看《情感读本》

《情感读本》的故事。

几年前,我也是上地理结业班。在紧张的考前复习中,有个同学在看《情感读本》。

说实在的,《情感读本》我也曾投入的看过,而且为它流了不少次眼泪。这种情况下,却让我难以容忍,于是暴怒中从学生手中抢过《情感读本》狠狠的摔在地上。

学生也被我刹那间的举动激怒了,虽然敢怒不敢言,但是从他恨恨看着我的表情中,我看不他并没有读出我这样做的良苦用心。不看《情感读本》了,也不看地理。

后来,我多次反省这件事情,是不是我哪个地方处置不当。

六七年以后,再次上结业班地理的我,遇到了类似情况。

“老师,我能从你那里借本《情感读本》看么?”一副恳求的样子。

我想到了六七年前那个是失败的教育案例,努力思考着怎么回答这个同学。

“可以!但是我有个要求,上课不能看,不仅是地理课不能看,其他的课也不能看!你要懂得,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不能因为自己厌倦了或者不想学而不学。即使学不进去,也要努力做出认真学习的样子,直到真正认真学习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这个同学,一直按照我要求的去做。

结业考试结束的时候,这个同学来还书。这次《情感读本》的阅读,至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总结语

教育永远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和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变化,教育一直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一切所谓的成功教育,都只是因为适合。用在别人身上,可能不合适,甚至是施教者本人也无法重复自己。

但是,我还是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因为在这个叙事中,我不断的反复回顾考量自己的教育过程和发心,考量起因和结果。这种反复考量中,所谓教育智慧的萌芽也就蕴含其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