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1:让劳动成为真善美之源
(2017-08-29 21:12:5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41:让劳动成为真善美之源
“即使是打扫大街,
也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
即使是清理厕所,
也像米罗开朗雕塑一样。”
自己和学生远了众多的劳动的机会,却对于拥有美好心态的精致劳动充满着向往和敬意。这首不知名作者的诗歌,更是把这种倾慕表达得一览无余。
跟着国老师、聂老师,身边簇拥着十个六二班的学生走上四楼,这种劳动体力劳动的机会就摆在眼前。
一、积极参加罕见的学校劳动
“一个人那两个杌子不要多搬,不要磕碰着自己。”国老师这样说。国老师是业余学书画的,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他的水平比起专业水平来也差不到哪里去。
听他的话语,就像是让人小心不要碰触或者玷污了他的一件精美的作品。
“三个人抬一张桌子下楼梯,要是累了就先放下歇一歇,一定注意安全!”几个同学抬着一张电脑桌下楼,聂老师这样嘱咐着。聂老师,是舞蹈音乐专业的师范生。与学生沟通交流,拿捏的分寸就像是她唱歌的调子一样准,就像是她跳舞的舞姿一样恰到好处。
我这个时候,感到了自己的笨拙。提醒说:“既要学会劳动,又要注意安全保护身体,不要因为过于用力伤害身体,也不要因为不爱劳动难以挖掘自身的各种潜能!比如抬桌子,既要讲究三四个人的配合使用合力,又要学会找准用力的位置和方便自己前行!”我一边说着,一边随时协助同学们劳动。
十个初一的小男孩,上上下下四楼三四次,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要知道,在家里这么大的男孩子大都是娇生惯养的,很少干这样的体力活。这么大的孩子,在很多家长眼里完成作业有个好的学习成绩就是他们的全部任务。有些开明的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报个音体美之类的辅导班,让孩子有个特长多一份成长的自信。但是,很少有家长把培养家务劳动当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个重要部分的。
最近三两年来,我发现这几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参加学校非常罕见的劳动。说是罕见,就是学校没有真正的劳动技术课,更没有很像样的劳动。这种搬搬桌椅凳的任务,就是罕见的劳动任务了。这里面有增进劳动情感的教育,有劳动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还有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训练。
二、有温暖和光的劳动
劳动中,这是个小男孩的安雅协作和吃苦耐劳,让我很受感动。
一开始,我就与这些同学套近乎:“你们是六二班的,我是你们的地理老师,咱们是有缘人。”与学生一开始上楼的时候,我就主动与学生们搭讪。
也许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也许是男孩子本来就不善于交流,十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接我的话茬。
干起活来,一个个都是非常努力。
我想起来了,我就在一天前到过六二教室,曾经有二三分钟做最美好自己的“演讲”。
从劳动过程来看,这些孩子们没有多大经验。就拿一个人一手提一个杌子而言,也是试了几个不同动作以后,才最后固定了一种拿法的。三个人抬一张电脑桌子,更是比较难配合。他们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用力点。他们试来试去,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我就提示他们各自的位置,然后他们就开始抬了。抬起来走路,又是有坡度的下楼梯,前面的同学怎么既要用力也要看清前行的位置和方向,前面和后面的人怎么配合和随时调整力的大小方向,都是一些比较复杂力学问题。可是在劳动实践中,他们可以根据不同尝试得出的经验拥有自己正确的“做法”。
劳动结束后,我坚持让几位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姓名,并把这次劳动的信息记录在我的六二学生信息登记表上。别小看一次劳动,我提倡的六字课训“自信自律助人”,在这次劳动中都有涉及和培养。你说这样的优点展示在新生身上,我能不立即记录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