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2:新学期,再续教学相长
(2017-08-30 17:07:2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42:新学期,再续教学相长
五十后的我,觉得自己适应得慢了,但是学生的成长就像是那摧枯拉朽的春风,硬生生地将我从厚厚的冻土深处唤醒。一刹那间,我恍然就是刚刚茁出地面的春草,张开睡眼,迎接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教育的新天地。
一、现象•思考
“老师,她拽我!”我走过六年级的教室附近是,一个被同学拽膀子的女孩这样朝我“呼救”。我顺势看去,不仅是一个人拽着,另一侧还有一个同学拽着另外一根膀子。
我只给这些学生上过二十分钟的课,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容貌,但学生肯定记住我了。
“把她膀子松了吧,真的把膀子拽下来就麻烦了!”我这样提醒那位靠近我的同学。
“哈哈,哈哈哈……”两个人拽着,一个企图挣脱着,在我身边打着旋子。我的话语,就像是一缕清风吹过,甚至连清风不如。
这是我的学生?我给自己打上一个问号。
其实,我没有将自己的话语当成圣旨的意思。一名学生在校园里是严禁打闹的,除了安全因素以外,这样嬉闹确实不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的进步,是数十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有些因素老师无法把握,用好自己起作用的影响因素才是最重要和关键的。
或许这几天没有什么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许这几天比较忙乱学生忘记了规矩或者没有真正地弄懂学校生活的一些规矩。
在课上或者课下,我还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再遇到,我就要落实到人好好研究一下了。我要弄明白是乐过了头,还是平时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不管是哪个方面都要因势利导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片云带动另一片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要教育影响学生,就要学做学生身边的那朵云,就要长成学生身边的那株树。不仅要这样做,而且要学会听风看风,只有敏锐的看风听风了,才能在带动和摇动的时候及时选择一个正确的朝向。只有这样努力了,教育才在某个润物细无声的时空中发生。
二、听课•上课
“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有海底生物的化石,东海的浅海底为什么有古代水井的遗迹?”,孙老师看似寻常的提问,撩动同学们一探究竟的心。地理本身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奥秘。
“日本人可以吃生鱼片安然无恙,我们吃自己养殖的鱼做成的生鱼片却常常要生病。因为日本的生鱼片,取自深海鱼,鱼的生长环境没有被污染,生鱼片中没有寄生虫。”里面的知识,既有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享受美好生活的成功经验,也有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恶果。有肯定,也有警示。
光谈吃喝和让人一探究竟的问题,也不行,更要触及学生喜欢游玩的那根神经。
接下来,孙老师结合学生喜欢利用假期请家长带自己出去玩,顺便提出了暑假期间去新疆旅游和青岛旅游需要不需要带雨具的问题。
到这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调动起来了。这个时候,孙老师切入了正题,就是学好地理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地理的方法途径很多,孙老师选择最重要也是关键的一种是学会看地图并培养自己喜欢看地图。
讲到地球大小了。为了记住地球的半径,孙老师请喜羊羊帮忙。“喜羊羊要学遁地功,绝地逃生,从北极到南极穿过地心实现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最短行程是多少公里?”或许要帮助喜羊羊,或者在这种创设情景中每个学生内心喜洋洋,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且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这就是在心猿意马的孩子面前,具有智慧和悲悯情怀老师的具体表现。一句俗语,一句诗,雅俗共赏中,学生遨游在地理学习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