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666:如何写好励志教育这篇文章

(2017-06-19 17:07:5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666:如何写好励志教育这篇文章

生活在学校大氛围中,能感受到这一切,我的教的学生包括我自己须臾不能没有了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一日不可无志”,我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检点是不是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是不是最努力了,是不是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一点点。

我不敢写这样的文章,是为了更加心无旁笃地励志于自己和学生。

一、文章迟迟不能写成的遗憾

励志教育,也需要一种文化,而且需要这种文化与教师自身的提升和教育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没能写,写不出来,不是不愿意写,而是我在寻找这样一个契机,将励志文化更好的挖掘和应用。

励志教育,不是一些教育形式那么简单。作为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必须懂得励志文化的真正内涵,才能在励志教育过程中,不断的去伪存真,不断发现问题完善提升励志教育的内容形式,让励志教育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篇励志文章,仅仅写些举措很容易雷同了。网络的便捷,让不同的学校会很快的分享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形式,至于能不能学得真正的精髓和起到一些具有实质意义的教育效果,那就是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次在课堂上或者课下对于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后,都有一种全力以赴的感觉。每次有了这样的感觉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让自己身心归零,用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从书本同事身上学到的优秀的东西武装自己,再投入到接下来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去。

迟迟没有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很内疚。长文短文都没有,让我觉得对自己都无法交代。随着励志教育的深入,一些形式的东西被看淡了,而具体的励志教育必须依托一种形式而不桎梏这种形式,如何着笔我常常感到莫衷一是。

二、励志文化艺术,如马良手中的画笔

《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是原北大的副校长写的,引经据典阐述了励志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文化作用。别样的视角,与一般的励志文章不同,从思想文化和理念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着意于某种形式上的励志,更偏重于对于自身悲悯情怀的挖掘。“缘生缘灭,缘起性空”,从根本上讲,励志文化也是在缘生缘灭之列。

励志教育,与每个人的经历感触成长的诉求存在的问题困惑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励志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

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篮球足球比赛、励志操比赛系列、演讲比赛等等,都有励志教育的内容,都为励志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仅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每个班集体都应该有自己的励志文化,每个学习小组乃至每个同学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励志特色文化。

我们提倡宣传这种励志文化,就是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自己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更好的管理和教育自己提升自己。

 师生冲突不断,教学矛盾此起彼伏,引进励志文化,更好的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让师生在反求诸己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彼此学习对方优点教学相长中成长。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更主要的是教育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家庭和班集体乃至学校整个社会,都感受到励志文化带来的和谐美好和每个个体的健康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