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65:不一样的群视频主讲
(2017-06-18 21:39:3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65:不一样的群视频主讲
我是一个木讷之人,即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偏低的人。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也有我自己的关注,常常细腻由于整体驾驭不足。
诵读感悟一些传统经典的东西,对于我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2017年2月25日的一次叙事者群里的《论语别裁》诵读体验感悟分享,让我看到了人生未曾经历感悟到的种种美好。
一、诵读经典分享与工作冲突吗
“赵老师,请你做《论语别裁》的领读可以吗?”叙事群里的徐万晓老师这样通过QQ问我。
“我考虑一下吧。”我这样回复。说句心里话,我非常愿意与老师们分享诵读经典的感悟,但是我知道群里的大咖非常多,我怕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赵老师,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就你最合适了。”徐老师留下这样一句话。
我知道参加叙事者以来,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也在诵读经典方面,常常写些零碎的见解,每每有老师在我感悟后面留言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我知道其中很多是有点夸张的赞美之词,但是我还是当成实实在在的肯定接受了。
我把这些,当成了诵读经典努力前行的动力,这种巨大的动力是空前的。这种激励说是给我打了鸡血一点都不过分,我看到以后的状态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得到这些鼓励以后,我开始挑战自己的品德和言行上中的种种挑战,我也学着群里诸位老师们开始朝着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努力!
当时,我是这样给徐老师答复的:“我暂且认领《论语别裁》领读,等真正优秀的领读者出现我就撤!”面对群里众多优秀老师,平凡渺小的我不能不心生许多的怯意,虽然我非常想借助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并提升自己。
当时我教两个结业班地理,压力山大,我曾经一度怀疑这样做是不是不务正业?但我扪心自问,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以身作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者。
我不仅仅是分享自己阅读《论语别裁》的感悟,更主要的是要分享浸润经典我文化的我与同学们教学相长中的种种体验。想到这些,我的诵读分享与实际教育教学更加有机结合起来了,我分明感受到的这两者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扯后腿。
因为两者都不轻松,我每天几乎都在承受身心的极限。我当时的日志和博文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以至于关心我的老师以为我有些“走火入魔”。我也正是通过这种“走火入魔”践行自身成长中的“浴火涅槃”。
实践证明,这次诵读经典分享,让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之后,我更加自觉主动的在QQ群里分享喜欢诵读经典的我写下的叙事教育日志。
我知道自己非常渺小平凡,就像是一只成蝶之前努力蛹动永不放弃的蛹!
二、接受洗礼中,被成全
视频分享之前十天,我的分享内容仍然没有确定。
每天有一个想法,过不了多久就被否定了。
我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妻子和身边的其他同事,请他们帮我“参谋”或者“出主意”。
妻子一开始就看出我的犹豫,问我:“有没有信心,想好怎么讲了吗?”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也是我多年诵读经典以来积攒的文化底蕴,让我回答充满了底气:“没有问题,我相信自己可以讲好!”
实际上,我心里也非常清楚,就是具体的交流内容和角度我根本无法定下来。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每天都在完善提升,相信时间会给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再十来天就到分享的时间了,同事帮我这样定了一个大框架:“就用你日志中叙事议论结合的文章,不要单纯的感想议论,掺杂着讲自己经历的小故事说明问题很好!”
确定了这样思路以后,同事又帮我确立了用几个标题把整个内容串联起来的方法。
接下来,十来天里,几乎每天稿子都会改一遍。改了三四遍了,又找同事帮忙。帮忙的老师,对于我的上课的长处和不足非常了解,给出的建议也恰中肯綮。
基本思路确定后的我,最后的三五天里,我每天都在朗读自己的稿子,每天都在朗读中发现一些问题并修改。以至于试麦和如何利用电脑的一些细节,都是妻子在帮忙。
临时有事的闫凡伟老师,请徐万晓老师替自己主持,我在直播前的一刹那间,还在朗读并随时修改。当我把稿子发给徐老师和群主王老师以后,争取同样做教师的妻子意见后还又做了一两次改动。
我诵读的经典,都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分享诵读经典体验和感悟的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分享前和分享中的洗礼。
分享过程中,群里的老师的称赞鼓励,群主王维审老师在我分享结束后的一句“非常精彩”,让我难忘。
与其说是一种分享,毋宁说是群主和群里各位优秀的老师们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帮助着我成为最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