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4:开心又“尴尬”的最后一课
(2017-06-09 11:41:1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54:开心又“尴尬”的最后一课
我曾经预想过一种特别华丽的方式结束,因为这有可能是我给毕业班上的最后一节课了。
自己胸有成竹,慢慢的踱步在教室里,倾听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学生进行非常幽默的心理疏导,自己也觉得飘飘然起来。
总之,虽然没有诸葛亮的羽扇纶巾,但是肯定得有他的智慧若定。然而,一切与之相反。在这节课上,我做了学生的学生。究竟怎么回事呢!且看我给你道来。
一、 首先,我开始“炮轰”自己
(一)从有问题,到更完美
最后一节课,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学生,既要尊重老师的讲解同时要敢于大胆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学着独立解决问题。以前做过的题,也够多了。如果永远这样做下去,题不会做尽。而且一味的抄老师的答案,毕竟很累,最终是没有彻底理解老师的思路和理念。
宁可让学生看到老师的不完美,看到老师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修正答案。
我想到那狮子的父母,极力将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狮子一次次推下山坡的情景。
考试前,我没法一再打击学生,但是可以让学生看到我如何修正自己答案。
俄罗斯气候寒冷的原因,我这样写:“纬度较高,气温低。”
同学S嘀咕着:“较高”。我知道这个同学发现问题了,得鼓励。于是说:“北纬一度比赤道而言,也是纬度较高,显然这个表述有些问题。一般我们的回答,是纬度高气温低。如果我们回答的更加准确一点是,俄罗斯大部分位于中高纬度气温低。”
这个同学心里喜滋滋的,更主要的是刺激了同学们给老师答案“挑刺”的欲望。
(2) 让自己觉得别扭的答案
这两份卷子上,有几个是课后思考题。本来就是激发学生关注地图和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可以书上的图同学们来不及看,答案制定也常常是老师一家之言,对于识记和理解都没有多大好处。
这大概就是孙老师说的“最后几份卷子上的题出得不太好”;其实能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去照搬现成答案,这又是这几个题的可贵之处。
北京的雾霾对交通运输由哪些影响,我回答是影响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致使它们不能正常运行延误时间。
我一时心血来潮,写了影响水路运输。事后一想,北京地区和水运不怎么沾边啊。
二、 最后,我做了反面教员
最后复习中,自己频频审错题成了难以医治的痼疾。
看到同学们大多没有审错题,我调侃说:“老师常常强调要审好题,在课堂上却做了没有认真审题的反面典型!”
(一) 一次审题失误,两处失分。
试卷中是“台北位于五带中的什么温度带,并说明理由”,我却按照“台湾位于五带中的什么温度带彬,并说明理由”来答题。
从未给我指出过错误的Y同学,第一次提醒我答案错了。
“感谢Y同学,指出了老师的一处错误。一次审题失误,导致两处失分。特此表扬Y,希望同学们以我为前车之鉴。”我有些激动的讲说着,似乎得了什么宝贝。
(二) 画蛇添足,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同学X告诉我:“老师,我觉得这个答案有问题。北方地区面积小于南方地区,不能说那里陆地面积小。可以说,那里人口密集,建筑面积少。”
我想想同学回答的比我高明,于是广而告之。
这个时候,我真的觉得“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寻找教师在同学们面前的尊严,就是对于积极思考学习和真理的尊重敬畏!
(三)又中一枪,与审题也与思路有关
“2016年8月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上,可能看到的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现象是桑巴舞、狂欢节”这是我在卷子上的答案。
H举手示意我,我走过去,他说:“老师,这个答案有问题。狂欢节是一二月份,在八月份应该看不到。”
“题干中说出相关时间了吗?”我这个时候,仍然蒙在鼓里。
“说了,在这里。”H同学指着题干中的内容。
“非常感谢你,帮我找出了一处错误。”我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接下来,H同学又接二连三的帮我修改了几处答案。
“北京逐渐减少钢铁工业和化工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请你帮着分析一下理由(从雾霾方面)”,我的答案是“减少雾霾,改善环境”。
“我觉得没有回答完全,应该首先回答钢铁工业和化工企业容易污染环境,会让北京的雾霾更加严重,所以要减少这些企业,大力发展环境污染轻微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才有利于建设宜居城市。”H认真的帮我分析。
“太好了,你的思路弥补了老师思路的缺憾,真的非常感谢你!我知道自己思维短板,却始终难以改善。”我有些激动了。
“H同学,还有所有在座的同学,你们是上天派来帮助我的吗?”我忽然化用一句比较熟悉的台词,表达了此刻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