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46:良言,是激励更是担当
(2017-06-02 12:33:4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46:良言,是激励更是担当
正如孔子所说:“君知臣之不易,臣知君之难”则可以兴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团队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能相互理解支持,这个团队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一、主动请教中,师生相互激励
临近结业考,有的同学突然发力,奋发学习,主动到办公室找我问题。
我在给这两个同学辅导时,偶尔会发现一些常识性的同学没有学扎实。以前鲁莽的自己,常常不管不顾指责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不会呢?”
虽然是实际情况,但是临近考试学生压力大,这样说从情绪上必然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于是,我换了一种说法:“听老师这么一讲,你一定会觉得挺简单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一定能做得很好!”我这样说着,努力关注着学生,实际上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现在对这个问题记住领会好了,而且能举一反三。
因为受到激励,学生继续请教问题,学习的效率提升了。
临了,我这样说:“就这样的用功复习,用不了几天,就会把这门学科上的知识技能复习得很好!”这是学生希望的,也是老师的一种鼓励。
以前,我遇到这种情况会说:“现在知道用功了,早干什么去了!”弄得学生和自己都不高兴。
虽然另外一种与学生交流的语言和语气,也包含着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关爱。但是,作为一名年长的老教师,我还是更喜欢我现在选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对于师生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在引导学生上找巧。学生才跟着老师学习,得到一些巧妙的学法。”老教师的话,非常耐人寻味。我觉得教师要善于找巧,就要善于将自己置身于更高的道德和教育艺术境界,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因势利导!
昨天,学生来问题。我这样与学生交流,而且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勤奋用功基础上主动请教老师提出了表扬。今天,学生有抽空老找我请教。
对这件事情,小有感触,于是记录下来。
学生的良好表现,也让我对此次结业考充满了乐观的期待和不懈努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也是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老师向更高更远处前行!
二、劝慰中,更要学会担当
一次,好朋友谈到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如今现在学生如何难以管理,甚至让自己伤心得不想给这个班继续上课了。
我曾经教过,感同身受,为这个好友感到难受。
“先做好自己吧,不要太计较了,首先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己调整心态言行到了一种最好的状态,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我这样劝慰。
“我觉得自己都做到了最好,可是就是不学。”朋友非常难受地说。
我甚至能想象出,朋友说的是哪几个学生。
“不要担心,实在不行,我可以再去教他们。我不怕他们不学!”不知怎么,我竟然产生了这样一种冲动。
记得,我曾经有过年轻。自己的课上不下去了,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就主动顶上去。何况这位朋友,因为同时给两个不同级部的同学上课,摊上一帮难管理的学生凑到了一块,难免出现为难情绪。
仔细想想,自己本事可能不如自己的好友。但是如果自己去接过来的话,因为只是教两个班,占年轻教师上课工作量的一半,可以拿出更多精力想办法教育管理学生,说不定效果会更好些。
事后想想,自己根本就不自量力。我有什么资格这样大包大揽呢?但是兄弟朋友在难处,自己就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自己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