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45:管窥最美评比中的文化自信
(2017-06-01 12:35:2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45:管窥最美评比中的文化自信
前几天,学校针对“齐鲁最美教师”评选,一次进行了班级最美教师、级部最美教师和学校最美教师的评选。
随着年龄对于名利本该看淡,但是在学校里这是一种文化活动,不能不探究其教育意义上的得失。走出误读,让每个人永远前行在通往最美的路上,还原评比的初衷。让争做最美,不停留在评比的一刹那,而是变成切实的日常行为。
一、不可或失的自信
级部会上,已经有了各个班里的班级最美教师结果。
我那时忐忑,有我吗?没我吗?
不是为了得到名利,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接下来,我想每个教师都努力了,评选的名额只有一个,难道说那些教师就不是最美的吗?他们的最美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吗?
这样想着,我真的希望自己不被选上,这样其他老师有个得到这种来自学生奖赏的机会。因为我还有这种自信,不管学生选没有选我,我都是最美的,因为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在课堂上,常常表扬课堂最优秀学生,我表扬的这个学生的闪光点,往往在其他同学身上也有。表扬了这个同学以后,我常常说:“只要你像这个同学一样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你就是最优秀的。”
现在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推荐评选,最美教师的名额可谓凤毛麟角。但是,我要告诉自己的同事,要正确对待自己,永远认为付出最大最智慧努力的自己就是最美的。这个观点,不是否认那些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教师的成绩,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
二、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时时处处,展示最美的自己!虽然不是一切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努力朝着一个比原来的自己更好一点点的方向努力!”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激励自己也鼓励同学们的口头禅。
这种观念,不仅教师要有,而且要给学生渗透。
一次,我这样与学生谈:“告诉大家我最好的体育成绩,就是多次荣获一千五百米长跑第三名。”有的同学笑了,我也裂了裂嘴,有点要笑的意思,“因为,一共有三个人参加长跑。”同学们更加开心了。我接着说:“其实,我最感动的,就是我荣获一千五百米长跑比赛的第十一名。因为一共有十一个人跑,最后的三圈跑道上只有我一个人。有人在为我加油,有人不屑继续看下去悄悄离开。我给自己说加油——我告诉自己,只要我跑到终点,我就是战胜了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都被我的这套理论hold住了,于是我开始给学生讲“爱因斯坦小凳子”的故事:
一次老师评比全班同学做的小桌子的质量,举起一个小桌子说:“这是我们班最差的小桌子。”
爱因斯坦举手了。老师问:“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爱因斯坦说:“这不是最差的小桌子。我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做了一个不满意,又做了第二个,还是不满意,又做了第三个。我选了最好的一个交上了,比您手中差的小桌子在我的抽屉洞里。”说着,爱因斯坦拿出自己做的另外两个小桌子。
“我们说,爱因斯坦就是做了做最优秀的自己。虽然他做的小桌子与其他同学比是最差的,但是他却是做到了努力超越自己的最美好。”我这样给这个故事做总结,希望在我的学生中出现人人做最美好的自己的局面。正如古人所言:“各美其美,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