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95:用经典文化中的方法传承经典(修改稿)

(2017-04-21 14:15:5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95:用经典文化中的方法传承经典(修改稿)

——浅谈《论语》文化传承

   《论语》中记载:“子以四教:文信忠行。”因此,我把传承《论语》经典文化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学期初,与学生一起学习自信自律助人文化,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下行为习惯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变单纯的批评表扬为,用《论语》文化约束自己和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一、自信

第一节 课,与学生初次见面,首先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每个人经过足够的努力都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秀的自己。

《论语》中,孔子说过:“苟欲仁,斯仁至矣!”

很多人的进步成长,受制于自己的画地为牢。不仅今天如此,即使孔子在世时代,他的那些贤弟子们,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冉求即被孔子批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我与学生分享:没有哪个人在自卑的情况下会走向成功,可见拥有自信的品质是多么重要。接下来,与同学们一块提高认识——自信不是自傲,而是一种博大襟怀基础上的谦卑。如孔子所行:“勿意勿必勿固勿我”,“食不求饱,居不求安,就有道而正焉”。

二、自律

其次,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记得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因为目标明确有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正确的方法途径,而是首先明确哪些是自己绝对不能做的且做到坚决不做。

自律,就是更好的约束管理经营自己。

有些人说,我渴望自由,因为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自由。甚至有人这样写道:“不自由,毋宁死”!

其实追求真正的自由没有错,而是变成了追求自私自利欲望的一种借口。首先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真正自我约束管理习惯养成基础上的自由。

实际上,《论语》传统文化对于自由有着更加明确的定义,那就是“仁”。追求什么,都是一种贪念,只有追求仁德,不是一种贪念。换一种说法,任何一种其他的追求,都是在追逐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统统与自由背道而驰。

那么高尚的仁德,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呢?用《道德经》中的话说,就是“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这是悲悯情怀基础上的担当。实际上,《论语学而篇》即阐述得很清楚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孔子有一句话说得比较透彻,就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

十七世纪欧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真正的绅士教育,就是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就过上一种善于自我约束管理的理性的生活。

这种理性的生活,就是通往理想幸福生活的大法船,孔子这样描绘善于自我约束管理并形成习惯后的那种美好的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

学会自我约束管理,你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修己以敬,四海之内皆兄弟”。相反,如果不注重自身修养,那么走到哪里都收获鄙视和白眼,那么又如何寻找人生的理想幸福的彼岸呢?

三、助人

最后,与同学一起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我与学生一起探讨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提升每个人助人为乐的能力。我们学习知识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帮助他人和社会,为他人和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人活着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从一开始接受教育开始,就要树立助人为乐的意识。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帮助,那么就从自己开始时时处处帮助他人和社会,那么自己的理想就会真正早日实现。相反,一个人只是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帮助,而不愿对他人和社会伸出力所能及的援助之手,那么就是背道而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一种最好的助人为乐。

自己将一些立足于社会的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人分享;自己帮助他人和社会的一些好的举措让他人同样拥有,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助人为乐的理想境界。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成人之美”,给我们的助人为乐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四、师生互促,教学相长

首先用“自信自律助人”和结合《论语》文化精髓自我约束:

老师先找出自己的三个方面的优点和一个可以改掉的不足,让同学看到自己优点的呈现和改正不足的过程。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学会正确对待来自老师父母和同学的表扬和批评。

其实,找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注重接地气,即师生都能感同身受的。

例如,我在讲自己的自信时,这样介绍:

一开始,我没有在他人面前流畅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为此,我看《演讲与口才》学口才,看《诗经》希望“学了《诗经》会说话”,看《易传》明白“易其心而后语”。最终,我明白,背诵诗词曲赋可以提高自己的文采,但真正游刃有余的使用语言,需要拥有仁德的境界,正如孔子所言:“仁者,必有言。”

我告诉同学们,我相信自己的语言水平会不断提升。因为我喜欢读写,更注重品行修养。

我在讲自己的自律时,这样介绍:

以前喜欢听表扬,当别人说自己不足的时候就闹情绪或者与人决裂。这种不良情绪,严重的制约了自己的成长进步。后来,我努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弗畔矣!”

每天我都坚持双盘诵读经典撰写叙事教育文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现在遇到问题我常常从自身找原因并受到了较好的结果,我在自己的QQ首页上这样写道“严于律己,爱护自己”。

我知道,自己的严格很多停留在嘴上文字上,希望同学们监督,更好的帮助老师进步。

我在讲自己的助人时,这样介绍:

我在成长中,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学好文化课就万事大吉,忽略了学习文化课的最终目的。因为我把成长的手段当成了成长的目的,很多年来我都难以有真正的提升和进步。

为了改变我的冷漠,我努力从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丢进附近的垃圾桶开始我的“自新”之旅,努力的学着说暖人心的话说激励人奋进的话,努力做一些帮助他人和社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学习实践中,我懂得给予他人和社会帮助比接受他人社会帮助更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每次真诚的分享中,班里的同学们都特别的静。

每句话,都是从我心中流淌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我人生的积淀和教育实践中的点点滴滴的收获。

我自己完成了分享以后,也邀请同学们适当地做些类似的分享。

为了将这种文化很好传承下去,我采取了一下一些做法:

在每节课表扬三至五人次优秀人物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经典文化做最美自己不是大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努力!

每个班里都有一两个行为习惯比较随便的同学,单纯的激励措施对他们效果不大。我就接受学生建议,用扣分法,不仅给他本人扣分,同时给他本人所在小组扣分。初中生,都到了开始懂事的年龄,谁都觉得因为自己给身边的同学扣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于是设立了一个课堂行为习惯加减分制度,让这些随便的同学会遭遇扣分的同时有一些经过自己努力可以为自己和所在小组得分的机会:

抢着回答问题,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如帮着及时开关门窗,或者帮助老师出思考题……都可以为自己和所在小组赢得加分。

通过这种做法,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教师真的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每个同学身心健康的成长。这样情况下,同学愿意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老师掌握了主动权,可以更好的为同学服务。每个同学都在自信自律助人方面挖掘自身潜力,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良性循环。

容易随便的同学精力集中在为自己和小组加分的心思上,课堂上随便说话的现象少了,即使偶尔犯错也会加倍努力改正。

教师每次扣分前,都有两次“黄牌”警告,实际上也是提醒,只要这个同学改了可以不扣分。随便的同学及时改正缺点,也是对于其他同学的提醒!

实在是固态萌发,我就给他们扣分,同时承认是自己教育管理不得法,告诉全班同学,这一次扣分也扣老师的。等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好了,老师的被扣分才会被清零。

这种“自信自律助人”活动开展起来了,我利用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机会,不断与学生分享自己和学生在自信自律助人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主动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努力改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帮助我,我邀请同学们做我行为习惯的义务监督员,谁给我指出“自信自律助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我改正加奖励分1-5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