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72:无奈,成长中的历练

(2017-04-07 11:11:1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72:无奈,成长中的历练

    任务,就像泰山压顶一样,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当我签订了升学考试责任目标后,实在忍不住,就对主任说:“目标签订了,但是完成起来真的够呛!那些边缘生,就那么服从我的调度吗?我凭什么能让他更加喜欢我学科,更加勤奋用功于我的学科。”

主任说:“你完不成,谁能把你咋的?”我默然。完不成任务,我的心灵会有一种巨大的不安。

一段时间的痛定思痛,我不禁释然。不管是珠穆朗玛峰,还是死海,都是人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最美丽的遇见。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真正意义

“人无信不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我做人最起码的底线。

当我签下这个责任书的时候,我看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关注。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个任务定的过高了,容易因为难以完成失去意义;过低了,也没有什么价值。我甚至与班主任交流,直接明确到具体的人,我才稍稍心安。

于此同时,我为了不让自己关注这些“升学任务”而忽略其他学生,我做了一个“背”学生的功课。

课堂教学中,我也做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功课。不管是明修,还是暗度,没有什么阴谋,而是让这些即将面对升学压力的学生更好的成长。

这个目标确定以后,总想着“提一提”,即在这个目标上再做得更好一些,成了另一种虚荣。

这种“提一提”,在没有相应的实力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就是一种“饮鸩止渴”或者“拔苗助长”。

在我确定目标两三周后,我让学生开始给自己确定目标,发现学生类似于我指定着自己的所谓的学习目标。

当我发现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弊端时,立刻意识到“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是为了得到一种“死”的结果,而是要得到“死而复生”的结果。

二、无奈中寻觅有意义的朝向

    正视眼前现实,明确了自身的目标以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种积极的反应。

六班的艺,在明确了目标任务后,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下课时说“老师再见!”“到点了!”当然,我看到她的自我约束和专注,只是我不想太多提问她,因为我不想去过多的戳彼此心中的痛。

我曾想,当年做学生的我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硬要求我达标,我是做不到的。

即使我起早贪黑的练习,也不管用。每次跑步项目,我都不合格。记得我偷偷早起练习跑步,结果练得腿抽筋连走路都成问题。

记得当时我要做七个引体向上才算合格,我就是不达标的。

在体育老师的课上,我就觉得不大受欢迎。我发觉体育老师的话语中,有意无意中就有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教师心中有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不是要处处让学生察觉出来。

教育终究是无痕的艺术,我却拙劣的表演成了一种“照搬照抄”的事情。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念念不忘太极拳老师的好了,因为他在教授太极拳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任何一种功利思想,完全是一种循循善诱和爱好使然。

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默默忍受体育不好带给自己的伤害,也不愿意承受来自于学校和老师施加给我的额外压力。

因为学校与老师施加给我的额外压力,与学校教师考核有关,与我的身心健康成长无关。

与关心爱护引导我无关的事情,硬要以一种爱与教育的名义施加在我的头上,我能甘心忍受吗?

做一个让学生喜欢乃至认可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能够挥挥手将自己的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抛诸脑后的人。即使我帮助不到学生,也要尊重每个学生,更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伤害到每个学生。

教育可以有无奈,但是不可以有妄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