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556:自己应懂得如何“以食为天”
(2017-04-01 19:42:0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556:自己应懂得如何“以食为天”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健康的体魄,更加重要。古今中外,那些有着辉煌人生成就和幸福的人,大多都是身心强健的人。
当代人健康宝典中,有这样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今天,我就讲一讲自己饮食方面的故事。
一、不节制饮食的种种教训
昨天晚上,因为多吃了个梨,我觉得一股寒气从身体内散发出来,而且伴随着肚子鼓胀的疼痛。今天晚上,我下意识多吃了自以为松软可口的饼,结果吃完后又撑得难受。
我的脾胃虚弱,早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在饮食方面的不节制,这一段时间尤为明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午开始吃两个馒头,晚上还要吃饭。这个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就是从去年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来月的事情。
记得去年暑假,坚持晚上不吃饭顶多喝点稀饭,身心健康自不待言。去年国庆节前,参加1500米长跑,晚上也是不吃饭的。后来加班到了九点多,也只是吃了几筷子土豆丝而已。
随着春分己过,天气回暖,由于天冷消耗的热量越来越少。我中午晚上的饮食,都该减少些了。
记得前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一路上就告诫自己完全可以不吃饭的。结果只是吃了些水果,就是多吃了梨的晚上,闹了个肚子痛。
今天神差鬼使地觉得路边的松软的某种饼一定很好吃,就下意识的要吃,忘记了吃了会不好受的滋味。中午吃饭的时候,因为炖的排骨肉非常容易消化,自己还吃了些。
我可以一年之中几乎不吃肉的,说是几乎不吃肉,就是吃了三次。一次吃了韭菜蒸包,吃得时候感觉美味可口,吃过以后难受了两天多。上次吃炖排骨,基本上没有事情,这次便放开了胆子吃,结果晚上又多吃饭,现在正在难受。
对了还有一次吃肉,是打饭的时候,炸肉不小心弄上了菜汤不好往回带,就吃了。结果时候撑得难受,这又是一个教训。
二、过犹不及,饮食贵有节
饮食不是一件小事,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话,就是“民以食为天。”
很多时候,我是理解为民众把吃饱肚子当成首要解决的问题。
后来,我觉得自己这样理解,是有失偏颇的。
后来读《论语》,描写的孔子的话语中,有“虽饭疏食,必斋如也。”
我这几年接触比较多的佛文化,对于斋有着更敏感的解读。这斋里面,还有清净庄严之心的意思。
阅读《圣经》,我也从中知道,在国外古代的人们也是要在饮食前祷告上帝的。
孔子是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和饮酒的,但是并不是讲孔子崇尚美味和刺激性的饮食。从他的“食不求饱”中,可以看得出来。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讲“五味使人口爽”,就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做美味的奴隶。
最近几天在《教育漫话》一文,作者一开始就讲到体育问题,讲了很多国家民族一日一餐和一日两餐的故事。文章中,还论述到远离美味饮食和各种刺激性的饮食。
看来,古今中外的圣贤,对于饮食方面的见解和态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以前,我知道看到别人在饮食时乱讲话不好,因为没有做到“食不言”。实际上,我的饮食不注重规律性和无节制,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自己身体饮食方面的自然规律,就是天;古今中外那些在饮食方面以身作则的人们,就是引领我前行的大人;那些古圣先贤,在饮食方面的论述,自己应该更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更好的解读和践行!